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评价目标;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发展:指个体从出生(胚胎)、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适应性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自然成熟或成熟:是指由遗传密码决定的本能行为的发展。→刚性变化 学习:指由经验而导致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的持久变化。→柔性变化 影响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遗传和环境。;;;案例1:开学第一周,老师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2:刘老师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将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案例3:王老师教初中二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名诗人。王萌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王老师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王老师注意到王萌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王老师问王萌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问题: 1.案例三中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2.对比三个案例,解释哪个或那些案例涉及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道德的或者生理发展的两难困境,并具体描述这些困境.;我的看法:1、案例三中的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见不得别人好,也就是说妒忌心强。而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特别在乎同伴关系。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只发生在小的差距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2、三个案例中依次讲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发展的四个基本特; ①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是持续增长还是跳跃式发展 ;②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 划分为8个阶段: ①乳儿期(0——1岁); ②婴儿期(1——3岁); ③幼儿期(3——6、7岁); ④童年期(6、7岁——11、12岁); ⑤少年期(11、12岁——14、15岁); ⑥青年期(14、15岁——25岁); ⑦成年期(25——65岁); ⑧老年期(65岁以后)。;Title;(一)学龄期;(一)学龄期;(一)学龄期;(一)学龄期;(一)学龄期;㈡少年期;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自我意识;人际交往;3、与异性朋友交往 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在最初阶段,故意在异性面前表露出漠不关心、轻视、不友好,甚至攻击对方。到后期,男女生之间开始融洽相处,还会有一位自己喜爱的异性朋友。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1)与父母的情感 不如儿童亲密。 (2)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 (3)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常与父母不一致。 (4)父母榜样作用削弱;5、师生关系 初中生不再盲目地接受一切教师,而是开始品评教师,并会钦佩一两位教师。 喜爱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的教师。;㈢青年初期;高中生智力的发展;自我意识;自治需求;Title;学习准备;学习准备的教育意义是告诉我们:如何选择“教什么”的内容!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提出恰当的、不超出儿童认知结构能够同化的“适中问题”,促使儿童向更高阶段发展。 如婴儿只有眼手能够协调时即生理成熟,在能够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动作图式; 一个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沙滩上反复摆放鹅卵石,才会发现不管将鹅卵石摆设成什么形状,摆设的顺序,其总数保持不变。只有儿童具备了这样的经验(认知结构)以后,他才能理解抽象的“守恒”概念。;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发现:1岁以前的经历,是形成安全的母婴依恋的关键期。是否形成安全的母婴依恋,能预测儿童2岁时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岁时在幼稚园的自信心;5岁时的移情能力和独立性;6岁时是否有行为问题等等。;发展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