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酶技术生产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的工艺-水产学报.PDF

基于酶技术生产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的工艺-水产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2 卷 第 9 期 水 产 学 报 Vol. 42, No. 9 2018 年 9 月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Sept., 2018 文章编号: 1000-0615(2018)09-1489-08 DOI: 10.11964/jfc.20171010999 基于酶技术生产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的工艺 1 2,3 1 1 4 1,3,4* 穆惠敏 , 沈照鹏 , 林 月 , 崔 欣 , 孟 蕾 , 江晓路 (1.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 2.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 3.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71 ; 4.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400) 摘要:为解决当前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本实验以海带为原 料,利用褐藻胶裂解酶降解制备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研究了分子量、pH 、温度对 黏度的影响,确定了碱消化的最佳条件,探究了酶解工艺中加酶量、酶解时间及原料的 初始黏度对褐藻胶产品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加酶量(100~500 U/g) ,酶解30 min 即可得到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其中加酶量为100~330 U/g时可得到低黏度褐藻胶, 加酶量增加至330~500 U/g 时,可得到超低黏度褐藻胶,且酶解法得到的褐藻胶样品分子 量均一度高,工艺节水率高达10%~50%;同时研究发现酶解样品黏度与原料初始黏度相 关性不大,只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相关性,该工艺具有较高的原料适用性。 关键词: 海带;酶解工艺;褐藻胶裂解酶;低黏度及超低黏度褐藻胶 + 中图分类号: S 68.42 1;Q 14 文献标志码: A 褐藻胶是褐藻酸、褐藻酸与某些金属离子 [ 10] 及超低黏度生产中,如黄建军等 利用纤维素 或有机碱类反应的生成物以及褐藻酸的一些有 酶、蛋白酶、果胶酶对海带原料进行酶解前处 机衍生物的统称,是由α-L-古罗糖醛酸(G)与β-D- 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高温、强酸、长时间降 [1-2] 甘露糖醛酸(M)组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褐 解得到超低黏度的褐藻胶产品,该种提取工艺 藻胶按其黏度大小可分为超低黏度(10~100 mPa·s)、 使用复合酶分解褐藻细胞壁,加快褐藻胶的溶 低黏度(100~200 mPa·s)、中黏度(200~500 mPa·s)、 [11] 出,从而提高出胶率 ,但其对褐藻胶无分解作 高黏度(500~1 000 mPa·s)和超高黏度(1 000 mPa·s) [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