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调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牛凤瑞)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与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有密切联系。政府部门、学界和企业界判断问题有不同的逻辑。由于学科背景不同,知识结构和把握的信息不同,学界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即使是有相同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信息把握,由于价值取向不同,不同学者对同一影响变量也会赋予不同的权重。这里笔者对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的房地产业发展作一分析。
一、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不等于过热
中国经济总体状况良好,已有连续5年的10%以上的增长,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物价、财政税收、出口、居民生活等)亦有好的表现。中国经济并非不存在问题,增强危机防范意识,警惕经济过热或过冷均属必要,但对中国目前的经济作出已经“过热”的判断不能令人信服。
首先,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极为困难。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质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其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该国(地区)的复杂的内外部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以及自然地理、资源禀赋等条件的综合作用,而不主要取决于政府或经济学家们的计划或预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还不足以使我们对影响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所有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把握,因而也就不足以对一个国家(地区)适合的经济发展速度作出准确的预见。所以,适合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为事后的认知,而不是事前的预见。断言中国经济目前发展过热以什么为参照系?为什么说两位数增长是过热,8%左右是合适?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中国就应不出现;某一发达国家曾经发生过的经济泡沫和金融危机,中国一定会重复发生;中国历史上没有过,当代中国就不会有,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不成立的。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不平衡发展、差异化发展是常态。表现为在一个时期内,一个(或某些)国家(地区)发展较快,其他国家(地区)发展较慢。各国、各地区齐步走的发展从来没有发生过。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现阶段,年度之间的增长速度相差一、二个百分点;或者在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增长速度降下来,均属正常现象。
其次,国内外条件为中国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变现提供了制度保证。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为中国较少支付试错成本,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持条件。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发挥劳动力数量充裕、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保持一个较快经济发展提供了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空间。正在完成的工业化、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中国经济较快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居民的高储蓄为中国的高投资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而成为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中央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思想保证。日益改进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增加了保障条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第三,在现阶段中国经济较快发展具有必然性。经济发展的存量、基数、起点不同,同样增量的增速会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增速即使达到两位数,增长总量也只有2000多亿美元,人均增量不过200多美元;美国经济增速即使仅有3%,经济增量亦达四千亿美元之巨,人均增量则达1000美元以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当代中国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中国要建设惠及13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一切错综复杂矛盾的解决均有赖于一个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这是十七大报告有关发展的真缔所在。
第四,中国经济较快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两大约束,是可以通过调整发展路径,加快科学技术进步逐步得到解决的。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目前中国的人均能耗水平只有欧盟的1/3,美国的1/7。据中国社科院城市中心潘家华等计算,2006年中国制成品出口相当于折合净出口能源6.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部能源消耗的1/4。中国以自己较低的人均能源耗用已经为全球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中国实现低成本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与较快的经济发展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既是中国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福音。发达国家较高的生活水平,较低的单位GDP能耗,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较高的能耗为条件的。这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有风险,但较快发展的风险并非不可避免,又好又快的发展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