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历史 总复习方略 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 (201310北大) 北京五中张道林 一《高考大纲》与能力要求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2013年高考概况 (一)2013考试中心命题省份(4): 文综大纲卷 广西 文综新课标甲卷 甘肃 、贵州、 青海、 西藏 宁夏 黑龙江 内蒙古 云南 新疆 吉林 文综新课标乙卷 陕西 湖南 辽宁 河南 山西 江西 河北 湖北 新课标单科:海南 (二)2013年自主命题省份(10) 文综课标卷 山东 广东 天津 浙江 福建 北京 安徽 四川 重庆 单科课标:上海 江苏 总计:1+2+1+10=14 一、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查学科主体内容,突出考查文科综合的四项基本能力。 第一条阅读和获取信息, 第三条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 第二条调动和运用知识, 第四条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80方法 例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二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例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二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解题思路过程 “择其言尤雅者”:“雅”——美言,赞颂之语;和“传颂”相应。选择文献中歌颂赞颂黄帝的美言编成史记首篇《黄帝本纪》 A:从史记成书过程可知黄帝是传说中人物,非真实历史人物 C:历史文献记录是“百家之言”,未必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完整仅是真实历史的一个条件,还有文物、方法、史观等 B:传说反映社会生活但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未必真实 例一:2012新课程全国卷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划出关键句子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关键信息: “田宅逾制”——含义? 豪强地主占有土地数量超出封建王朝规定 思考——何者是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政治措施?经济措施? “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 B项无从反映; 题干说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分析 A——顾炎武; B——论语(民为邦本); C——天下是民众的 D——孟子; 诗书——言论 思想自由 政治氛围宽松 国家大事由社会舆论机构决断 精神实质:社会平等思想 选C ▲小结——怎样划出关键句子、词和词组 时间、 地点、 人物、 典章制度、 费解或似是而非的概念 概括性结论性的评价 3、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 ▲描述和叙述的区别? 叙述——全面 描述——特点 ▲历史阶段特征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