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发布时间2004-2-7研究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名句名篇的考查,人们会发现,与上个世纪90年代同类型题目的考查相比,显然有了新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诗词名句考查留意语境。   2002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卷分别要求考生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学生也应该能够熟记;但考生如果对诗歌全篇缺少整体把握,又不知道名句的前面是什么句子,即使记住了名句,也还是派不上用场。   这启示我们名句名篇的背诵,必须着眼于全篇,尤其要留意名句出现的语境。   其二,古文名句考查关注对举。   请看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试题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韩愈《师说》再看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这样的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从命题可以看出,无论是2002年全国卷《劝学》篇中关于积累的重要性的名句考查,两省一市卷《师说》篇中关于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态度上的不同的考查,还是2003年全国卷《陈情表》中关于作者家中孤苦内外两方面情况对比的考查,显然都是文中的对举之处,体现了相反或相关对照的特点。   这启示我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除应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外,还应特别关注对举之处。   其三,考查范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名句考查,除涉及要求背诵杜甫的《登高》、李密的《陈情表》等课内篇目外,还涉及课外名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这启示我们名句名篇的背诵,除抓好课内必背篇目外,还须向课外延伸。   当然向课外延伸是一个比较宽泛也比较笼统的要求。   备考时如何把握?我们认为,决不应再回到过去那种脱离学生实际,一头钻进故纸堆里搜诗索句的作法,还是应以现代日常交际中常见常用的名句为宜。   其四,考查方式打破单一格局。   名句名篇的考查方式,正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   近两年的高考中,主要呈现以下三种类型1.填写上句或下句。   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试题默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两句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身无彩凤双翼飞,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2.给出篇目语境,按要求填写。   如前面提到的给出杜甫《登高》诗的首联,要求填出颔联;给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两句,要求填出其后的两句,等等。   3.命题者设置语境,按规定填写。   请看2003年高考北京卷试题在横线上填写所引诗赋的句子。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这种命题方式,既为考生提供了篇目语境,规定了答题的指向性,又体现了命题者的设题意图,包容了命题者的审美体验。   考生只有对题干的这一段话有完整而准确的理解,作出的回答才有可能符合要求。   上述对近年来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的分析说明,应引起考生在复习备考中的密切关注,以期少走弯路,收事半功倍之效。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