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研究 任静.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前    言 传统优势企业是指归属于传统产业, 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 指标进行评价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 这类企业拥有较 多的科技资源, 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事 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长期以来, 传统优势企业强调的是先进技术 的引进、 吸收和改造, 这实际上是在一条技术轨道上进行连续创 新。 但是, 随着不连续性时代 (德鲁克语) 的到来, 通过连续创 新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的策略日渐失效, 传统优势企业必须放弃连 续性假设, 通过不连续创新建立先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实现传统 优势到现代优势的转变, 真正成为 “技术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 本书在对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 上, 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 以及跨学科综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围绕传统优势企业这一极富 中国特色的特殊群体进行不连续创新研究。 本书的框架设计主要遵 循这样的思路: 首先界定传统优势企业和不连续创新的基本含义, 并回顾相关理论; 再对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的过程特征进行研 究, 特别是对不连续创新过程中模糊性最高的前端进行详细研究; 然后针对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过程中的难题, 进行面向不连续 创新的市场化研究、 组织模式研究、 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和商业模式 研究; 最后建立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 提出提升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书共分八 章, 主要内容和特色如下: 首先, 本书阐明了传统优势企业进行不连续创新的意义。 本书 结合连续创新与不连续创新这两种不同的创新类型对看似矛盾的两 1 个 “熊彼特假设” 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论得出: 与中小企业相比, 传统优势企业这类大企业的创新困境更多的是聚焦于不连续创新。 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逐渐开放, 传统优势企业想通过连续创新 实现技术跨越的前提假设变得难以存在, 通过不连续创新实现跨越 式发展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 不连续创新使传统优势企业有机会参 与主导设计或标准的竞争, 从而使其有机会在新的一轮创新浪潮里 实现从传统优势向现代优势的转变。 因此, 对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 创新活动进行研究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次, 本书对传统优势企业和不连续创新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进行了重新界定。 本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时间、 体制机 制、 产业分布和规模判断四个判断标准对传统优势企业的内涵和外 延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 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 已有研究认为传统 优势企业必须建立于 “一五”、 “二五”、 “三五” 或 “三线建设” 这样的计划经济时期, 而本书对界定传统优势企业的时间标准进行 了拓展, 认为像江南造船厂这样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 在新中国成 立后被收归国有的企业也属于传统优势企业。 关于不连续创新的定 义很多, 但是几乎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没有明确地说明不连续创新一 词中 “不连续” 的内涵是什么。 本书从市场和技术两个角度清晰 地说明了 “不连续” 的内涵。 另外, 还归纳了对传统优势企业进 行不连续创新有启发意义的各种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 第三, 本书对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过程中的特点、 不连续 创新的引发因素和模糊的初始阶段进行了研究。 本书指出传统优势 企业不连续创新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是高度不确定性, 即技术不确 定性、 市场不确定性、 资源不确定性、 组织不确定性和政策不确定 性。 关于传统优势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引发因素, 本书认为有三种: 技术推动、 需求拉动和战略刺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尽管技术推 动、 需求拉动和战略刺激作为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已经成为共识, 但 技术推动、 需求拉动和战略刺激对不连续创新的驱动作用和具体引 发过程不同于连续创新。 结合传统优势企业, 对三种因素引发不连 续创新的过程进行研究, 弥补了理论研究中的空白。 传统优势企业 2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