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与方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03003347 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PAGEREF _Toc303003347 \h 1
HYPERLINK \l _Toc303003348 1.1人脸检测技术概述 PAGEREF _Toc303003348 \h 3
HYPERLINK \l _Toc303003349 1.2人脸检测的研究内容 PAGEREF _Toc303003349 \h 3
HYPERLINK \l _Toc303003350 2 人脸检测方法 PAGEREF _Toc303003350 \h 4
HYPERLINK \l _Toc303003351 2.1基于知识的方法 PAGEREF _Toc303003351 \h 4
HYPERLINK \l _Toc303003352 2.2基于特征的方法 PAGEREF _Toc303003352 \h 7
HYPERLINK \l _Toc303003353 2.3模板匹配 PAGEREF _Toc303003353 \h 7
HYPERLINK \l _Toc303003354 2.4基于外观的方法 PAGEREF _Toc303003354 \h 8
HYPERLINK \l _Toc303003355 2.5 其他方法 PAGEREF _Toc303003355 \h 9
HYPERLINK \l _Toc303003356 2.6人脸检测方法评析 PAGEREF _Toc303003356 \h 11
1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背景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信息安全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身份识别及鉴定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国家安全、公安、司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安全检查、保安监控等应用领域,都需要准确的身份识别及鉴定。目前,个人身份鉴别主要依靠ID卡(如身份证、工作证、智能卡和储蓄卡等)和密码等手段,然而这些手段存在携带不便、容易遗失、由于使用过多或不当而损坏、密码易被遗忘和破解等诸多问题。由于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伪造假证件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如假身份证、假工作证、假文凭等在现实社会中也不时发生;在信息界,黑客攻击别人的计算机系统,破译计算机口令亦常有之。美国每年在福利发放、信用卡交易、移动电话以及ATM交易方面由于身份诈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因此,目前广泛使用的依靠证件、个人识别号码(PIN)、口令等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的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们希望有一种更加方便可靠的办法来进行身份鉴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这一愿望带来了实现的可能。早在古埃及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人体生物特征的测量(如人脸、人手等)来鉴别人的身份;在刑侦领域,人们也早已使用最有效的人体生物特征之一—指纹来确定罪犯。人们可能会遗忘或丢失他们的卡片或密码,但绝不会遗忘或者丢失自己的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掌纹等。因此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进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以后连续签署了三个国家安全法案,要求采用生物识别技术。2003年6月,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布了其生物技术的应用规划,将在个人护照中加入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特征等,并在入境时进行个人身份确认。业内专家估计,未来5年,我国也将形成近百亿元的市场。目前,所有基于生物特征的自动识别系统都有大体相同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首先是采集样本,这些样本可以是人脸图像、声音、指纹等;其次是进行特征提取,即提
取样本的某些特征,用某种算法为其分配一个特征代码,这一代码被存入数据库。最后当需要对某人进行身份鉴定时,再用某种特征匹配算法将存入数据库的特征代码与被识别人的特征相匹配,从而查明其身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特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人的生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而行为特征通常则是后天习惯养成的。从理论上说,任何人体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只要满足一定要求,如普遍性、唯一性、稳定性、取样方便性、用户可接受性、样本防伪性、计算复杂性等条件,都可以用来作为识别个人身份的特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分为基于生理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基于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研究比较深入,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人脸、人脸温谱、虹膜、视网膜、手型、声纹以及签名等。指纹、人脸、人脸温谱、虹膜、视网膜和手型为生理特征,声纹和签名为行为特征。生物特征的详细分类如图1所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行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pdf VIP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 2022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2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python).docx VIP
- Q∕CR 9210-2015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 (2).pdf VIP
- Photoshop网店美工技巧-蒙版与通道的应用.pptx VIP
- 2023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3 考前必背.pdf
- 奥迪C5使用说明书.pdf
- 2024北京门头沟初三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VIP
- Q∕CR 9212-2015 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