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成人常见皮肤病防治手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皮肤病 上海江城皮肤病专家顾昌林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见的皮肤病有:牛皮癣 | 疱疹 | 酒渣鼻 | 脓疱疮 | 妇科疾病 | 化脓菌感染 | 疤痕 | 癣 | 鱼鳞病 | 腋臭 | 青春痘 | 毛囊炎 | 斑秃脱发 | 男科炎症 | 婴儿尿布疹 | 鸡眼 | 雀斑 | 汗疱疹 | 螨虫性皮炎 | 白癜风 | 湿疹 | 灰指甲 | 硬皮病 | 皮肤瘙痒 | 前列腺炎 | 口腔部护理 | 脱毛 | 黄褐斑   常见的性病,性传播疾病有:阴虱 | 疥疮 | 尖锐湿疣 | 淋病 | 梅毒 | 阴虱病 | 疥疮结节   皮肤病是皮肤感染病与过敏性皮肤炎占大部份,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之老人性皮肤病,由恶性黑色肿代表的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另外需注意因药物治疗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种皮肤障碍。我国人口多,患皮肤病的病人也多。有关皮肤病的文字记载,在我国大约已有3000多年历史。   皮肤病种类繁多,有1000多种皮肤病。   其治疗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药。如果外用药选择或使用不当,往往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呢?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病期 剂型有别   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多用软膏和乳剂,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润滑及护肤作用。   还应注意的是,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也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以上的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浓度不同,作用大相径庭,故选购药物时应认准浓度。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手、足,甲癣、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称为手癣和足癣,侵犯指(趾)甲者称为甲癣。足癣在浅部真菌中发病率最高,而且是产生手癣,体癣,股癣的根源,应积极防治。   病因:手、足癣致真菌上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病源菌。掌跖皮肤角质层厚及足部多汗,无皮脂均有利于真菌感染。穿不透气的鞋和潮湿环境是发病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足癣多为间接传染,公共浴池的拖鞋、浴巾,互穿鞋袜是主要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   足癣:俗称”脚气”,多见于成年人,南方发病率高,冬轻夏重,经常穿胶鞋的人患病率较高。临床分四型:   角化过度型。皮损由于角化过度而致皮肤增厚,粗糙。冬天常发生殴裂和疼痛。   水泡型。水疱常位于足底,疱壁厚而不容易破,内容透明,成群分布。水泡周围皮肤正常,有瘙痒。   浸渍糜烂型。皮肤损伤处由于潮湿,浸软变白,擦去表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发生于第三、四趾间,常有剧烈瘙痒。   丘疹鳞屑型。皮损位于足底、足缘、足根、表现为红斑、丘疹。   鹅掌风(手癣):俗称“鹅掌风”,皮损与足癣大致相同,多从一侧手开始,皮损上要为水疱型和角化型,而浸渍糜烂型较少见。   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   治疗:   手足癣:局部治疗为主,根据不同类型而选不同的抗真菌药。   水疱型:可用配剂,复方苯甲酸酒精,复方士槿皮酊。   浸渍糜烂型:渗出液不多时用足粉,足爽粉;渗出液多用1:5000PP粉。   角化型:复方苯甲酸软膏。   甲癣:必须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术拨甲;病甲清除后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长出。   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病因:   a、刺激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如强酸、强碱。   b、变态反应,刺激物无强烈的刺激性,大多数人在接触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发生。   诱因刺激:植物性、漆树、荨麻、银杏、皮革、化妆品、农药、外用药等等。   临床表现:   本病的损害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取决于接触物物理化学性质、浓度,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长短。轻者仅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和豆疹,重者发展到形成水疱,大疮,糜烂、溃疡、坏死。自觉搔痒、灼热、肿痛,严重者头痛、恶心、发热、畏寒。   诊断:   有明显的刺激物接触史。有皮损。药疹实验阳性。再接触再发。   治疗:   寻找致病敏源。口服抗组胺药,止静止痛。局部用药。单纯朴粉,炉甘石浇皮疹处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