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膏方普及热的理性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膏方普及热的理性思考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摘要: 膏方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经历了从简单到复合、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膏方己逐渐成为老百姓普遍接受和喜爱的全国性的通用制 剂和具有屮医特色的重要产业,但仍需理性对待膏方普及热。开膏方、熬膏方是 一门严肃的科学,要进一步提高熬膏技艺,优选药材,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顾 护脾胃功能,积极向大众普及方知识,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深入研宄。 关键词: 膏方;历史;思考和建议; 作者简介:温长路(1947—),男,教授,主任屮医师,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学术顾问。并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 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专家、科技期刊图书审读专家,中国科协全国首席 科学传播专家、精品期刊评审专家,中国健康管理产学研联盟指导专家,中平中 医药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及多家 屮医药院校的客座教授。 收稿日期:2017-10-09 Received: 2017—10-09 膏方,是屮医的特色疗法之一,有悠久的应用和传承历史,曾经为屮华民族的 健康和疾病防治做出过积极的贡献,为历代不少医家所推崇。近年来,膏方研究 的热度剧增,无论是普及人群、地域还是传播速度、广度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 时期。如何看待这一热象和认识这种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如何引导这一领域研 究的科学发展和解决极速传播中可能出现的盲目和偏颇,正在成为医界和社会 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必要对膏方的前世今生、未来走势做一点回顾和分析。 1从简单到复合:膏方发展历史的嬗变 我国医学著作中出现膏方的概念,应当是从《黄帝内经》就幵始了,其中有明文 记述的“豕ff” “马ff”可证。豕ff,见于《灵枢?痈疽》:“痈发于嗌中,名 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H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 冷食,三日而己。”马膏见于《灵枢?经筋》:“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 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此外,在《素问?至真要大论》屮 总结出的“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的治疗方法中,也包 含着用膏药治疗“摩之、薄之”的方法。 根据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常理,在中医学的祖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膏方 在生活中就应该是存在了。的确如是,在成书于春秋吋代的《诗经》中己写得明 R: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国风?卫风?伯兮》)膏 方己经被女性用于美容了。 在稍后成书的《山海经》中也有方的记述,书中不仅有“味好皆滑为ff”的外 用美肤膏,而且还出现了 “丹水出焉,丙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 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西山经》)的内服膏剂。他如《五十二病方》 屮有关羊脂、猪脂、牛脂、蛇脂等“以淸煮胶”(《五十二病方?大带者》)的 记载,《武威汉代竹简》中百病膏药方、千金膏药方、富人膏药方等的发现,都 证实了我国早期膏方形成和进化的历史事实。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成就了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疾病的理论体系, 而II也把对膏方的应用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在书中虽然将“膏”直呼为 “煎”,但“膏”的实质是再清楚不过丫:大乌头煎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渣,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而成(《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 十》),猪发煎是以猪ff、乱发“和中煎之,发消药成”(《金匮要略?黄 疽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按照《说文》“膏,肥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以 及缪希雍“膏者,熬成稠膏也”(《炮炙大法》)、龚云林“膏者胶也”(《寿 世保元》)对膏形态的诠释,医圣的制剂自然是膏的范畴无疑。 唐代继承了医圣传统,仍然以“煎”代“膏”,学术上又有创新。孙思邈的《千 金要方》中涉及的内服靑方数量超过40个,儿乎囊括内、外、妇、儿、五官科 的所有行当。他如《外台秘要》《新修木草》《小品方》《广济方》等专著中也 都有膏方的相关论述,不少名方成为后世一直效法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宋、金元时期,膏方研宂有长足的发展,百家争鸣带来的学术进步催化了膏方研 宄、应用领域的新突破。《洪氏集验方》《太平圣惠方》《世医得效方》《东垣 试效方》《丹溪心法》《饮膳正要》等不仅涉及ff方的著作众多,而且对ff方的 种类、制法、用法、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新的发挥。 明清时期,膏方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不仅在著名的医著《证治准绳》《景岳全 书》《赤水玄珠》《本草纲A》《寿世保元》《理瀹骈文》《临证指南医案》中 有对膏方的专题论述,而且出现了名为《膏方》的专书和宫廷贵族应用膏方的大 量医案,把膏方对后世的影响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膏方研宄也在中医药发展的号角中 迈开了新的步伐。医家对方的研究不仅立足于对传统的继承,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