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情理升华篇.以史为鉴 今昔对照..教师版.pdfVIP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情理升华篇.以史为鉴 今昔对照..教师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史为鉴 今昔对照 知识导航 作文素材:历史,在脚下延伸 导语: 人类创造了历史。在漫长而曲折的征程里,浩荡奔涌的历史长河又淘洗尽虚无的尘滓和泛起的泥沙, 将瑰丽壮美的人生画卷存储进后人的记忆。于是,无数挥洒诗意、指点江山的英雄人物站在了历史的制 高点,向后世的崇敬者供给精神成长的营养;无数豪情满怀、壮怀激烈的迁客骚人走进历史的后院,把 自己心灵的苦痛与欢愉、寂寞与惆怅默默抒写。 今天的回顾与仰视,将使每个崇敬历史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在遍绽鲜花与荆棘的途路上迈步 更高,跨步更远。 素材举例: 1.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 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 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适用话题:友谊、人生的追求 2.东汉光武帝的大将冯异,作战勇敢,治军严明,为人谦逊恭谨。在路上与其他官员相逢,总是把 车引到一边让别人先过。每次征战完毕,众人争功论赏,他总是避到大树下不置一词,被人称为 “大树 将军”。可是队伍整编时,众将士都纷纷表示 “愿随大树将军”。 适用话题:谦卑、学会礼让 3.东晋时,陶侃任荆州刺史,为权臣王敦所忌,调其任广州刺史。陶侃素有大志,时刻不忘收复中原, 而现在平日无所事事,于是每天早上将百块砖头搬到屋外,晚上又搬回屋内。有人不解其故而问他,陶侃 答: “吾方致力于收复中原,而今如此优裕安逸,恐不能胜任其事。”陶侃用这种方式励志勤力,不坠素志。 后来他官至征西大将军,并在平定苏峻、祖约的判乱中被推为盟主,对平定叛乱起了关键作用。 适用话题:志向、人生与励志 4.晋朝时,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有一陌生人请求搭舟相随,华歆犹豫,王朗说: “船有宽余, 为什么不可带上?”于是让其登了舟。后盗贼追来,为了快跑,王朗想把那人丢下船,华歆却说: “我 当时犹豫,正是为此。现在既带上人家,岂可危急时仍下人家不管?”于是三人一起逃难。 适用话题:诚信、守卫诚信 MSDC 模块化分级讲义体系 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情理升华篇.以史为鉴 今昔对照.教师版 Page 1 of 13 5.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时 间和节约粮食,他每天早上熬一小锅粥,等到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 开,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 适用话题:节俭、俭朴与意志 6.晏殊为北宋词人。七岁时即获神童之名。后经人举荐,破格与其他进士一道参加宋真宗主持的殿 试。题出后,晏殊一看就报告说: “这道题我十天前做过,请另拟。”真宗见其诚实而多才,乃赐同进士 出身。后宫中需请一位太子的教师,真宗想用晏殊,但吏部官员认为他资历浅。真宗说: “听说馆阁臣 僚们游山玩水,吃喝饮宴,唯晏殊闭门读书,处事谨慎,不是很适合教育太子吗?”晏殊知道后便如实 回答: “不是我不想干那些事,是没钱,有了钱我也会干的。”真宗听后,更加赏识他的诚实。 适用话题:诚实 7.翁方刚和刘石庵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翁方刚一生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世南、 欧阳洵的书法。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了一种丰腴厚重的书体。有人问翁,刘的书法如何, 翁说: “他哪一 笔是古人的?”刘不服,说: “我自己发扬自己的书法特色罢了,他哪一笔是自己的?” 适用话题:继承传统与创新、个性与创新 8.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 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 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适用话题:宽容 话题延伸: 翻开历史典籍,一个个鲜活而富含生命气息的人物袅袅地向我们走来。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宛若 亲聆前人不倦的教诲。这不是一座座道德的丰碑,不是假以说教的政治宣言,而是曾经在我们这片伟大 国土上演绎了无数历史真实的往事。 有关历史人物的材料可谓恒河沙数、车载斗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cnl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