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哲学研究 我性,还是它性 ——胡塞尔、弗洛伊德论“本我” 马迎辉 内容提要 本我论在胡塞尔和弗洛伊德那里占据着核心位置。与胡塞尔在我性的领域内对诸我的生 成关联和奠基序列的揭示不同,弗洛伊德最终将自我和超我的生成归于心灵生活中被压抑的“它”的创生作 用:自我不是生成于更本源形态的自我,而是生成于“它”。由此,被思的存在是绝对同一,还是压抑、替代的; 自我是连续生成的,还是具有他异性的,这些问题在现代主体性哲学诞生时便已经成为了最核心的问题。 关键词 胡塞尔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马迎辉,南京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副教授 210023 笛卡尔赋予了本我(ego)以双重内涵:在超越性上,本我既表象外物,也指向绝对者,前者意味着 一种外在超越,后者与绝对的超越性相关;就存在来说,被表象的存在是有限的,而绝对者则与绝对的 [1] 存在相关 。据此,笛卡尔所开创的近代哲学就具有了两种可能:有限的超越与存在成为了心灵哲学 的主要论题,而绝对的超越与存在则开启了一般意义上的精神哲学。这两个向度的思考几乎贯穿了 近现代哲学。譬如,康德的理性批判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揭示有限理性的界限,绝对的超越和存在与有 限存在者的认识能力无关,作为道德公设,它们只能对实践行为产生作用;黑格尔则更加偏向于超越 和存在的绝对性:作为有待被扬弃者,有限的存在仅仅是绝对存在展示自身的环节和片段而已。 现象学接受并融合了这两条道路。在胡塞尔看来,我们不能单纯通过对人的现成的认识能力的 考察来解决超越何以可能的问题,因为人的存在本身即是有限的。实际上,只有借助现象学还原悬置 人的有限性,进入纯粹意识,进而,在时间性的体验中贯穿超越论的意向关联,我们才能深入到超越性 的根基之中,并最终在这种绝对存在中构造出超越的可能性。换言之,超越本身,无论有限的,还是绝 对的,都必须建基在一种新的绝对存在中,胡塞尔认为,康德由于预设了世界及其真理的现成的有效 [1]笛卡尔将知觉的明见性相应地区分为了回忆性的和纯粹的。参见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庞景仁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53页。 江苏社会科学2018/1 · · 111 我性,还是它性 [1] 性,从而错失了这种绝对存在,最终只能是一种世间性的哲学 。 有趣的是,对古典哲学的这一更新并非现象学的专利。稍晚于胡塞尔,现代西方思潮的另一位创 立者弗洛伊德,同样对传统哲学提出了类似的批评,他认为康德式的哲学由于忽略了无意识,致使它 [2] 对几乎所有哲学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都必然具有了体系性的缺陷 。笔者认为,传统的我思哲学 确实很难反驳这一批评,因为它们对我思的各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无一不建立在“思的本质在于自 身意识”这一基本前提之上,而问题恰恰在于,如果不在与无意识的关联中首先指明思自身的界限,就 匆促地宣称自己能够成为存在和世界的基础,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以为“是”吗? 因此,无论现象学,还是精神分析,它们都超出了传统哲学的范围,都尝试在一种被传统哲学遮蔽 了的存在中重新发掘世界和存在的意义,所不同的是,胡塞尔将这种存在命名为了纯粹意识,而弗洛 伊德则称之为无意识。但问题是,这两种哲学方案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纯粹意识是否从根本上区别 [3] 于无意识 ,这种区别是否孕育了不同类型的本我论哲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近代以来与本我 相关的超越问题和存在问题又将获得何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将尝试讨论这些问题。 一、胡塞尔论本我 胡塞尔对本我问题的考察散见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其中较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