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河褐煤提取腐植酸试验研究-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论文.docxVIP

霍林河褐煤提取腐植酸试验研究-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 谢 值此论文付梓之际,谨向我的导师马志军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恩师在学习与生 活上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正是在恩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我才能一步一步的在科研 的道路上前行。不仅从恩师那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恩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广阔敏捷的学术思想、谦虚和善的学者风范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追求完美的风格、精益 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亲历亲为更加使我受益匪浅。值此,再次向我的恩师道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衷心的谢谢您! 同时本论文也得到了由马志军老师主持的准格尔矿区煤炭深加工的可行性研究的资 助。感谢东北大学韩跃新教授和朱一民教授在腐植酸产品检测中给予的帮助。 感谢矿加系的全体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在论文试验的过程中,感谢任瑞 晨老师对我的试验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张文军老师、杭曙光老师、闫平科老师、王秀兰老 师以及其他老师的支持和指导。此外,马正先老师、翁兴媛老师、刘豹老师、董庆国老师 等都十分关心我的论文研究进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同时,感谢李娜、崔守慧、张宽等同窗好友的帮助。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 学业支持和奉献! 最后,感谢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教授在百忙之中给予的指导! - - I - 摘 要 腐植酸储量巨大,分布广泛,己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褐煤中腐植酸的含量较高,是天然腐植酸的主要原料来源。本文采用原煤进行硝酸预氧化 工艺,以焦磷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碱液作为抽提剂,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产品。试验结 果表明,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硝酸浓度为 10%,酸煤比为 1:4,氧化时间为 40min,氧化 温度为 90℃,抽提剂浓度 12%,液固浓度比 200ml/g,抽提温度 100℃,抽提时间 140min, 腐植酸的产率达到 41.18%。通过比较标准腐植酸物质和试验产品的红外光谱,表明了试验 制备的产品确为腐植酸产品。初步探讨了氧化处理和抽提机理。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表明, 所制定的试验工艺技术路线可行,腐植酸产率较高,实现了褐煤的综合加工利用及高效利 用,为霍林河褐煤抽提腐植酸的后续中试以及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打下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褐煤;腐植酸;抽提剂;产率;正交试验 - - II - Abstract The reserves of humic acid is huge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wide, it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fields like industry, agriculture, medic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tc. The lignite of China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natural humic acid becauuse of it contains a lot of humic acid.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 raw coal preoxidation by nitric acid, uses sodium pyrophosphate and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as the extraction agents, extracting humic acid from the ligni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 processing condition can be achieved when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s 12%, acid-coal proportion is 1:4, oxidized temperature is 90℃, oxidation time is 40 min, extraction liquid concentration is 12%, liquid-solid ratio concentration 200ml/g, extraction temperature is 100℃ and extraction time is 140 min, the rate of humic acid production can reach to 41.18%. The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 humic acid and the products of the test show that the products in the experiment are indeed humic acid. Preliminary discuss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