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暴露所致工人早期遗传损伤的研究-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论文.docxVIP

甲醛暴露所致工人早期遗传损伤的研究-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II (P0.001),该结果亦与文献报导的一致,我们认为血清 FA-HSA 水平能够反映工人 的个体甲醛暴露水平。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遗传毒性,不仅能够导致 DNA 单、双链的断裂,还能使生物 大分子产生交联。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作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可以检测单 细胞水平上的 DNA 损伤;改良的 KCl-SDS 沉淀法可以用来检测细胞内 DNA 与蛋白 质的交联程度;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实验则能够用来评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情况。本 研究以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研究材料,选取了 CBMN‰、OTM 与 DPC 三个指标来 评价人群的 DNA 损伤情况,结果并未发现低、中、高三个暴露组间 CBMN‰、OTM 与 DPC 的显著性差异(P0.05)。对数据进行 Spearman 相关分析与 Logistic 回归分 析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群 OTM、CBMN‰值均与甲醛暴露工龄呈显著正相关(P 值分 别为 0.003 和0.001,rs 值分别为 0.239 和 0.339),暴露工龄大于 4.4 年个体的高 OTM 发生风险是工龄不足 1.5 年个体的 5.5 倍,Ptrend0.001;暴露工龄大于 4.4 年个体的高 CBMN‰发生风险是工龄不足 1.5 年个体的 8 倍之多,Ptrend0.001。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甲醛暴露工人的生物监测,验证了血清 FA-HSA 含量可 以作为有效的内暴露指标评价职业性甲醛暴露工人的个体接触水平。而对工人外周血 淋巴细胞 DNA 损伤分析的结果显示,甲醛所造成的工人的遗传物质损伤是有累积效 应的,其损伤程度会随着甲醛暴露年限的升高而上升,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彗星 尾距可以作为评价职业性甲醛暴露累积暴露剂量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甲醛;遗传损伤;生物标志物;甲醛-白蛋白加合物;微核实验;单细 胞凝胶电泳实验;DNA-蛋白质交联 PAGE IV PAGE IV Early Cytogenetic Damage of Plywood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Candidate for Master Degree: Yaojing Guo Tutor: Professor Tangchun Wu ABSTRACT Formaldehyde (FA) is a simple one-carbon molecule that can be rapidly metabolized. It is endogenously produced and also formed through the metabolism of many xenobiotic agents. Acute exposure to formaldehyde can cause irritation in many organs, while prolonged exposure can lead to chronic toxicity and even cancer. Formaldehyde was nominated for possible reclassification in the 12th ‘Report on Carcinogens’ based on the 2004 review by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which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sufficient evidence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formaldehyde in humans. The predominant use of formaldehyde is in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resins (mainly urea-formaldehyde) that are used to manufacture products such as adhesives and binders for wood products, and it is also used as a chemical intermediate. China is the largest formaldehyde producer and consumer in the world. With the large amount of use, formaldehyde pollution increasingly impacts mi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