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黄芩苷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目的: 白20世纪80年代结核病疫情重新上升,成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传染病, 耐药菌株流行是结核疫情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与HIV感染及抗结核药物使用 不当、治疗不合理、患者依从性差等有关,使抗结核化疗药物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抗结核中药领域研究较多,已开发出多种抗结核中药,不易产生耐药且 毒副作用小。有实验证实黄芩苷有广泛的抗菌谱,但尚未有报道其对结核分枝 杆菌是否有抑菌作用,故本实验针对结核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耐药严重等问 题,通过对黄芩苷体外抑菌试验及电子显微镜观察黄芩苷作用前后结核分枝杆 菌的细胞形态学变化,探讨黄芩苷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 床开发新的抗结核药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试验通过制备改良罗氏培养基,配制浓度梯度为48mg/ml、12mg/ml、6mg/ml、 3mg/ml、1.5mg/ml、0.75mg/ml、0.375mg/ml的含黄芩苷的培养基,并将临床结 核菌株接种于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中,通过体外37。C温箱孵育4周后,观察 中药黄芩苷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抑菌作用,利用绝对浓度梯度 法判断结果,以培养皿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黄芩苷对该菌株的最低抑 菌浓度(MIC),并计算药物对50%菌株的MIC(MICso)及90%菌株的MIC (MIC90)。制备不含药的空白培养基和含有不同MIC浓度黄芩苷的改良罗氏培 养基,接种临床菌株后,通过体外37。C温箱孵育4周后,取正常结核分枝杆菌 及不同抑菌浓度的黄芩苷作用后的结核分枝杆菌,经离心漂洗、固定、包埋、 切片、双染色后通过投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黄芩苷作用前后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 形态学变化。 仕甲 耋口7R: 中药黄芩苷体外抑菌试验显示:60株临床结核菌株中,1株菌的MIC大于 48mg/ml,故MIC为48mg/ml按0%计数;7株菌的MIC为12mg/ml,占1 1.67%; 25株菌的MIC为6mg/ml,占41.67%:22株菌的MIC为3mg/ml,占36.67%; 5株菌的MIC为1.5mg/ml,占8.33%。MIC在3-6mg/ml范围内的菌株数占78.34%, MIC在3.12mg/ml范围内的菌株数占90.01%,其中3mg/ml的黄芩苷所占比例 很接近6mg/ml的黄芩苷浓度所占比例,以6mg/ml的黄芩苷浓度所占比例最大。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说明在体外抑菌试验中,6mg/ml的黄芩苷浓度条件下绝大多数临床结核分枝杆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明在体外抑菌试验中,6mg/ml的黄芩苷浓度条件下绝大多数临床结核分枝杆 菌可被抑制。取不同抑菌浓度的黄芩苷作用后的结核分枝杆菌及空白培养基生 长的正常结核分枝杆菌,经处理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黄芩苷作用前后结核分 枝杆菌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发现:通过投射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结核 分枝杆菌的正常形态和内部结构。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加结核菌逐渐皱缩变形 直至降解,菌壁及胞膜逐步部分或全部降解,部分胞质浓缩或疏散,电子密度 降低,丝状DNA消失。至3NMIC时所有结核杆菌形态均不正常,整个杆菌结 构模糊不清,菌壁消失,胞膜部分或全部降解,核糖体颗粒很少见,见不到丝 状DNA,部分核质浓聚,电子密度变低。 结论: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发现黄芩苷对临床60株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最 低MIC为1.5mg/ml,最高MIC大于48m∥ml,MIC50为6mg/ml, MIC90为 12mg/ml。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作用前后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提示 随着黄芩苷浓度加大,结核分枝杆菌受损程度加重,受损结核杆菌数量增多, 以细胞膜及细胞壁破坏最为明显,提示其抑菌作用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细胞膜 结构的破坏而导致细菌菌体的裂解死亡,从而达到抑菌杀菌作用。 关键词:黄芩苷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抑菌最低抑菌浓度电子显微镜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Object IVe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tuberculosis has been aggravated again since 1 980’S, and TB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infectious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The presence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strains is the maj or cause of tuberculosis epidemic and becom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anti-tuberculos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