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 第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5. 跳跃基因 (Jumping gene / Transposable element) 转座子 是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序列,它作为一个可以分离但不交换的单元,能从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两端具有重复序列,中间有转位酶基因等序列;转位通过转座子两端的DNA序列和宿主DNA的一段序列发生重组而实现的。 转座子复制或不复制。 生物突变的主要来源。 1947 Barbara McClintock CSH 玉米糊粉层花斑不稳定现象伴随的遗传事件 发现玉米粒上有色素变化与染色体的断裂有关 1952提出可移动的控制因子(mobile controlling elements)假说。这些控制因子可以沿染色体移动,甚至在不同染色体间跳跃。 由于控制因子的转位,可使被控制基因(如玉米的红色素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 转座子类别 自主因子(autonomous elements):带有一对终端IR序列和一个转座酶基因的DNA转座子,具备了催化自身转化的所有条件。 非自主因子(non-autonomous elements):仅有IR。 后者是前者缺失所造成,这种缺失导致转座酶的(transposase)缺乏。 DNA转座现象的一般遗传特点 a) 不依赖 Donor site 与 Target site 间序列的同源性 (非同源重组过程 ,不依赖 recA 酶) b) 转座插入的靶位点并非完全随机(插入专一型) Hotspots (热点):Tn10, GCTNAGC; Tn 9, AT Regional preference ( 在±3kb区域内的随机插入) c) 某些转座因子(Tn3)对同类转座因子的插入具有 排他性(免疫性) d) 靶序列在转座因子两侧会形成正向重复(3-12nt):3,5,9,11nt e) 转座因子的切除与转座将产生复杂的遗传学效应 遗传学效应 1)插入位点附近DNA发生缺失,比自发缺失发生频率高10.2-10.3倍,从第一nt开始; 2)打开临近的沉默基因; 3)极性效应:插入操纵子,使插入的结构基因功能遭受破坏,还使下游基因的功能发生障碍。 Transposition Inversion / Translocation l? 特定的基因片段 断点随机的任意DNA片段 可能破坏某结构基因 l? U.V / 诱变剂无效 U.V / 诱变剂可提高频率 l? 高频率的回复突变 不能产生回复突变 形成 mutable gene l?? 转座需 transposase Rec.A, B, D inverted repeat (IR) χ(chi) site, l? 与复制有关的过程 DNA链的断裂与错接的过程 f) 与倒位 / 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现象的区别 剪贴式转座因子(cut - paste )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 ) 类似反转录病毒 复制转位 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的种类 剪贴转位 可以直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特点:两端有约20nt的IR,特异的转位酶附着于此而使转座子切离下来,整合到另一个染色体上。 切离后留下的缺口被衔接,序列变动而产生突变。Tn5, Tn7, Tn10. 反转录转位 酵母的Ty1因子(Ty1 element)。 1)转录成5,000 nt的RNA; 2)该转录本编码反转录酶,合成双链DNA; 3)通过整合酶(integrase)整合到染色体。 整个过程与反转录病毒的早期感染非常相似。 复制转位 转座子不切离,而是在两端交错地产生2个nick; 在接受点上也产生距离接近的2个nick; 4个断头发生交互重组(reciprocal recombination)连接起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结果:转座子把自己的拷贝转位,自己仍在原位。 可转座的因子约占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10%。 果蝇自发突变中,一半以上是由于转座子插入而导致。 2.5.5.5 转 座 的 遗 传 效 应 诱变效应 (提高重组频率、形成易变基因…) 切除效应 (倒位、缺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