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再读想了再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了再读 想了再想 马硕(工程学院电气1201班) 几经磨难,终于在最后一天开始赶稿了。我对读书只有着些微的体会,但读书却给了我深远的影响。 关于书,种类甚是繁多,有文学作品,有天文地理,有人文科学,有医学著作。有思想政治,等等。在这里,我只谈谈文学作品这一个方面,毕竟我不是专家,更不是权威,也无法面面俱到。 有关文学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社评类了。高中时的语文卷纸,开篇就为社科类阅读,即有关当下某件事,某人发表一些评论。但我个人对这类却十分厌恶。应该是应语文考试的要求,才找来此类文章吧。抛开考试,日常生活中,我对这种文章可谓敬而远之。每一句都蕴含大道理,每一句都高深莫测,每一句都华丽的无懈可击,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阅读障碍。其实每一句‘高深’的语句都可以用平时、自然的话表达出来,为何还要写的那么咬文嚼字呢?是想向人展示其深厚的写作功底还是想炫耀其浓郁的文化底蕴?我就不得而知了。 闲暇之余,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翻阅,真是惬意至极。读书,何以称之为读书?我将二字拆开来,即为‘读’与‘书’。‘读’是一门学问,会不会读书,直接影响自己的收获,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数的价值。不久前,同乡一位好友打来电话,问我最近有没有读书?读的什么书?有什么收获没有?我回答她说,最近在读季羡林老先生的一些散文作品,不能论收获而言,应该说有什么影响了,文风都变了,不再追求华丽的词藻,转而追求自然平实了。的确如此,从小到大的语文教育给了我禁锢一味追求或者不应称之为华丽,称其做作更贴切。以有限的字数换取老师所给的最大的分数,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可悲、可笑了。说到这,我就得谈谈季老先生的作品了。本人十分喜欢季老先生的作品,平易近人,不求雕饰,真情流露,淳朴自然文笔深深吸引了我,影响了我。在写这篇文章的稿子时,起初就用了那种做作的手法,写了六七篇,无一例外,都撕掉了。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是我的手笔有问题,于是乎,在最后一天的期限里又写此文章。随性自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应该才能更好的流露真感情。就在一年的这个时候,在我的家乡有一位孩提时的好伙伴,与我意投志和,总是喜欢写一些随笔,但由于不在一所高中而分隔两地。终于在一年前的今天,相约于家中,秉烛长谈。他随身带来一些不加修饰,一气呵成的随笔给我看。我看的很认真,但是只从几十篇中看了两三篇就搁置一旁了。与其看流水账般的东西不如看泡沫剧的好。从中不难看出,他读了很多书,但很可惜,欠缺思考。于是,我说,‘读’是一门学问。 小时候,受家庭的影响,很喜欢读一些外国名著。在哪懵懂的年纪,可以说读的‘含混不清’。那时候看不懂外文,只得看全译。现在勉强能看中英对照吧。如今再次拾起小时候读过的外国文学,愈加发掘那个‘译’有欠妥之处。毕竟,不是所有译者都是罗新章。不止几位好友向我抱怨说,外国文学有些真是太好了,可惜啊,就是不想看全译文,是啊,我又何尝不是呢。几天前,我买了一本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著作《红与黑》,大意之下,看错了译者,起初我以为是罗新章的编译。在这里,我无法说谁的差,我只能说谁的好。优秀的外国著作,琳琅满目,只可惜优秀的编译几希啊。出于此,只好暂时放下外国文学,转而阅读中国文学。对于中国文学,具体说应该是中国近代亦或当代,我还是力推季老先生的作品,尤其其后期的作品与我们的生活尤为接近,最接近自身的东西,往往也是最容易接受的。现在我手边就有一本季老先生的《人生漫谈》,对其爱不释手。其文字浅显易懂,字句平时自然,但又不乏其深刻的道理。 鲁迅、老舍、矛盾等老一辈带有浓郁的批判革命色彩的文学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其作品也是犀利独特,结合其时代背景,真可谓‘犹如匕首,插在敌人胸膛’。在这里,讲一个比较有趣,但又有点可悲的小故事:在我高二那年,有一位高三的学生不满学校假期补课,不满学校种种严格几近不近人情的规章制度,不满老师上课压堂二发起一连串反学校反剥削的运动与呐喊,甚至写文章批判学校的黑暗,企图以此建立和平、自由、平等的新的学校规章制度。于是乎,这位仁兄就被戴了一顶‘有病’的帽子。高三的时光,就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沉浸在学习的象牙塔中。这应该是如今社会的一种风气,一种潮流,正如革命时期的革命潮流一样。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一直以来,我都将这个‘好’字理解的很浅显。如今,又有了另一番领悟——读适合自己符合时代特征的书好,好读适合自己符合时代特征的书,读适合自己符合时代特征的好书! 应该是我还没有摸到散文真正的门槛,还做不到形散而神不散。至于题目,我想还有必要阐释一下。读了再读,就是读书要思考,从思考中收获道理,收获其写作的精妙之处;想了再想,就是仔细想想该读什么样的书,该如何读。 总之,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

文档评论(0)

wangx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