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阅读作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幸福的童年阅读   作者周明红   学校里实施语文教改,在三年级中深化单元整组教学,每周节省出两节课作为专门的写作和儿童经典阅读指导课,于是我有幸地成为了第一批教儿童阅读的教师。   三年级的推荐书目有四种。   并且书都是学校图书馆里买好了的,每种书借给学生人手一册,阅读一个月后收回图书馆,留待下一年级的孩子再用。   秋日里的一天,发下《森林报》秋一书,看到孩子们喜滋滋地捧着书,有的和同桌欣赏着赏心悦目的封面,有的转过身和好伙伴分享着刚刚读过的精彩的片段……那一瞬间,幸福快乐写满了孩子们的脸颊……   于是,自己童年阅读的情景也如秋日的斑斓落叶般在脑际一一飘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生活还很不富裕。   吃得饱穿得暖,已经是莫大的满足了。   如果新年里能够拥有母亲用旧衣服作里子改制的新衣服,便忍不住神采飞扬了。   而爷爷偶尔出趟小镇——带回来五六个坏了一半的苹果或梨子,对我们来说不啻于珍宝了。   那时的水果摊是舍不得把有点腐烂的水果扔掉的,而是用刀子把腐烂的部分挖掉,露出新鲜的果肉,不一会儿,这新鲜的果肉因为氧化而变成铁锈红的颜色……而当这几个露出铁锈红果肉的苹果或梨子,终于递到我们手上的时候,那份快乐难以形容!我们激动不安得甚至不敢大呼小叫的,而是像珍宝一样护着这好东西,找一个好地方,用最舒服的姿势尽情地享受美味……   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可能奢侈地拥有一本儿童经典读物吗——那是不可能的。   那样的日子里,我们可能拥有童年的课外阅读吗——有,可以肯定地说。   但是少,少而珍惜。   那偶尔的几次课外阅读,就像获得的那几个残破的苹果一样珍贵,因而也让人格外地留恋。   最奢侈的课外阅读,就是《中国少年报》。   那时大概读四年级。   小学校里订有《中国少年报》,至于是全校独一份呢,还是每个班一份呢,我们不知道。   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刚刚高中毕业,是村里难得的秀才,也是喜好读书的。   学校里除了偶尔几本破旧的连环画之外,唯一的儿童课外读物就是《中国少年报》了。   报纸只有一份,怎么能让那么多孩子都看到呢?王老师的办法很简单,把每一期中国少年报都糊在教室的墙壁上。   来一期糊一期,一张一张地挨着往后贴。   当然有时候也会好几期攒拢了一起贴的。   就这样,沿着教室的墙壁贴了一大转。   一转贴满了,就挨着第一转的上方再一张一张地贴第二转……以此类推,我已经不记得是贴了三转还是四转,反正教室四周的墙壁全是中国少年报。   这对于我这个不爱活动却爱读文字的孩子来说真是饕餮大餐。   于是每到下课,就沿着墙壁仰着头,一张一张地看,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那些连载的少儿连环画故事,读了这一期,就期盼着下一期。   如果老师就把它贴在旁边,那正好,有滋有味地继续地读下去。   如果万一下一期还没有来,或者老师没按顺序贴,那就得满教室地找啊找,找到了,心满意足地趴着墙头读。   《过年的传说》我最早就是从中国少年报上读到的。   看壁报的并非我一人,好多孩子爱看。   有时候为了看同一地儿的报纸,有的站在地上仰头读,有的要站在凳子上才能看到,有的甚至要跪到课桌上方能够到……就这样挤来挤去的,就会吵起来,甚至是打架……但是,那简陋的小教室里,那满墙壁的中国少年报,实在是孩提时代最幸福的阅读回忆啊!   没有正规的课外阅读,但偶尔撞上的一两次也是充满了幸福的回忆。   那时候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放学就去什么补习班、才艺辅导班。   那时候什么课外班都没有,要说有,那便是劳动班了。   一放学,每家孩子都劳动,回家作业要在天黑回家后就着一盏油灯默默完成。   年纪大一点的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年纪小一点跟着祖母烧火做饭。   中不溜秋的孩子和我一样,放学后的活儿一般就是割草。   回到家里放下书包,磨一把大镰刀,背着个大草蔀,找一块水草丰茂的地儿就开始利落地割起来。   青草特有的清香会在割断的绿叶绿枝间弥漫开来,手上沾满了泥土和青草的汁液。   但意外的惊喜往往会在这种时候发生。   刷刷地割着,突然前面出现一张泛黄的旧报纸,一行黑黑的题目映入眼帘,正好是自己爱看的故事小说之类……于是随手就把镰刀往草地上一插,顺势坐到横着的镰刀柄上,沾满泥土的双手捧起报纸就急不可耐地读起来。   至于那报纸原来是包过盐巴,抑或裹过糖果什么的,甚至别的什么不知名儿的啥东西,都已经全然不顾了……   夕阳的余晖渐渐穿过树木映照下来,暖融融的,照着小小的身影。   而此时,旧报纸上的文字也如金色的阳光般裹挟住了一个乡村孩子的心灵……   最幸福的那一次,终于平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一本儿童读物,大概是一期儿童杂志,记得清清楚楚的,叫《当代少年》。   三十多页的样子,内容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是阅读的美好感觉现在还让人回味无穷。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