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初报业舆论研究及思考
摘要:风云变幻的民初革命时期,报纸作为一种舆 论武器,积极参与了政治舞台的建制。民国元年,报业出现 短暂的空前繁荣,报刊舆论呈现出“咸与维新,百家争鸣” 的美好局面;袁世凯夺取国家政权后,对报刊舆论的经营采 取独裁扼杀策略,报业发展陷入历史低迷;基于对袁世凯幕 府当权的反抗,报刊的讨袁之声此起彼伏,民间舆论触底反 弹,至此,袁世凯及其军政利益集团不得人心,袁称帝不成, 在万民唾骂声中郁愤而逝。本文拟对民初报业舆论经历的重 视、压制和反弹三个阶段逐一分析,以窥探民初新闻事业被 动进步的现实意义,及对当代新媒体舆论建构的积极启示。 关键词:舆论之母;新闻绝对自由主义;言论机关 中图分类号:G219.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8122 (2014) 08-0135-03
一、引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以下简称“孙”)当选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 产阶级共和国由此诞生。久受封建压迫之苦的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试图大展手脚,仿照西方制定和推行 一系列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和革新措施,立志将中国建成一 个民主、富强的民主共和国。民主的思潮渗透到社会的每一 处建设中,新闻自由之风也因清朝诸多新闻法规的废止得到 扩散。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这一时 期,中国报刊舆论相继经历了重视、抑制和反弹三个兴衰历 程,本文拟对此嬗变作出梳理,以审视报刊作为重要舆论工 具在政权统治中的作用及利弊得失,供商榷。
、舆论重视阶段:罢花一现的繁荣 一)法律政策与政府姿态
清末民初,新闻事业随着政治环境的转变,展现出一片 热闹气氛。以孙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民国成立后,立 即将言论自由作为与封建专制相对立的原则之一,大力倡导 和推行。南京临时政府特意废除了清廷专为抑制新闻出版业 而颁布的《大清报律》一一封建专制统治下严禁森严的状况 被打破,同时颁布了《民国暂行报律》,将报界言论与出版 纳入法定轨道。由于当时新闻界人士新闻法制意识的薄弱, 此举并未受到社会拥戴,而是群起抵制。孙迫于当时的舆论 压力,以该报律未经参议院发布无效为由取消《暂行报律》。
在民国政权刚刚建立、社会动荡、言论不一的局面下, 新闻事业因为没有相应法律的管制和约束,开始肆无忌惮地 畸形发展,“言论出版自由”的观念在新生的政权中得以纵 容,暂时“落地生根”。
(二)作为舆论之母的报业分野 在“咸与维新”的“大好”形势下,昌言无忌,新闻事
业迅猛发展,办报活动风起云涌,全国报纸陡增至500家, 总销数达42000份。这两个数字,均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1]。民初的综合性报刊,大都表示赞成共和、拥护民主, 并都自认为是天然的“舆论之母”,是“四万万众共有之舆 论机关”,报馆应该成为与国务院、总统府平等对待的,跟 参议院同性质的监督机关,新闻记者则理所应当地担负起 “监督公仆,指导国民”的“天职”。拫纸的言论自由受到 尊重,各报直言讽谏,可公开批评官员、谩骂总统,朝气甚 盛。民国元年的报刊舆论,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1. “报刊作为舆论工具”的主体意识增强 这一点可以从报馆的办报宗旨上看出来。1912年5月下 旬,宋教仁亲自擘划出版的《亚东新报》,以“监督政府, 指导国民,巩固共和政体,注重民生主义”为办报宗旨;7 月1日创刊的《民生报》,以“鼓吹民生主义、阐发共和真 理,监督政府行政,冀实行本党之政纲”为宗旨;12月1曰, 梁启超在天津创办的《庸言》报,则主张用平常、切实、有 理的报刊言论来为政府建议献策。
民国初年,在“政党政治”的影响下,刮起了一股结党 结社风,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之前,大致形成了国民党、共和 党、民主党和统一党四个较大的政党。这四个政党都十分注 重报纸作为重要言论机关的舆论地位,纷纷开办了机关报, 来宣扬各自的执政主张和思想。国民党作为最大的政党,在
民主政党报刊中数量最多,在京、津和沪等全国各主要省市 都有创刊,较为出名的有《民立报》《国风日报》等;共和 党的报刊主要有《民声日报》《强国报》等;民主党的主要 机关报有《国民公报》《庸言》等;统一党则以《大共和曰 报》《公论日报》等为自己的机关报。
虽然报纸自身的言论立场时有改变,各党派报纸政论之 间颇有分歧,矛盾层出,甚至发展到武斗的境地,但从这混 乱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在资产阶级新政治不成熟的民国初 年,无论是作为报业的创办方,还是国家的执政方,都开始 注重报纸这一媒介所发挥的舆论场的效用,这对后来的政治 变革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 “实业、教育救国” “男女平权”等思想进入公众视 野
辛亥革命之后,全国兴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一批 鼓吹发展实业的日报、月刊随之问世,如湖北工业总会的《工 业世界》、武昌的《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