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思维塑造品牌跨越发展-图书情报工作.PDF
>>
<<专题:《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5周年纪念
第55卷 第15期 2011年8月
创新思维 塑造品牌 跨越发展
———《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5周年回顾
2011年,《图书情报工作》(以下简称《工作》)迎来了她的55岁生日。作为现今中国大陆最“古老”的一本图
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工作》的办刊历程与新中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见证和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
来我国图书情报事业从起步到繁荣发展的轨迹,这一段历史可谓厚重而弥足珍贵。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回首来时
的道路,盘点曾经的得失,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办刊理念,坚定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前行。本文以前50
年和最近5年为两个时段,对《图书情报工作》办刊经历与得失做一简要梳理。
1 1956-2006年:辉煌50载,铸就品牌
《工作》创刊于1956年8月,当时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只是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内部参考资料。历
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几代编辑、学人的辛勤耕耘下,《工作》几经蜕变,已发展成为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
独树一帜的知名核心期刊之一。2006年创刊50周年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业界关心《工作》的领导、专家、
作者、读者纷纷发来热情洋溢的贺辞、贺信,对她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总结与评价,成为该刊创办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重要一刻。
1.1 立足学术前沿,刊发优秀学术成果
《工作》自创刊起,始终恪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弘扬学术精神、推动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关注学术研究
的前沿领域,及时敏锐地捕捉业界最新的理论成果、实践中的先进经验、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各个历史年代均
吸引、刊发了一批具有预见性、前瞻性、导向性的学术力作,其中许多堪称发韧之作,并积极组织和倡导了多次学
术争鸣,对于引导和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7年第1期(当时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刊登了刘国钧先生撰写的《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时值
新中国建立不久,图书馆事业虽然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社会上对图书馆学这门学科的理论认识还很模
[1]
糊,因此该文一发表就激起了业界关于图书馆学的一场大讨论,掀起了一波研究的高潮 。这些理论探讨在今天
[2]
看来是难能可贵的,对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具有开创性意义 。
在经历了“文革”停刊后,1975年复刊时推出的试刊号(当时名《图书馆工作》)上,又发表了刘国钧先生的
《马尔克计划简介———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这篇论文后来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引进计算机应用的发
端,随后《图书馆工作》又刊出刘国钧、林德海、阎立中、沈迪飞等的一系列介绍与研究计算机编目和机读目录的文
[3]
章,开阔了我国编目标准化与网络化工作的视野,将图书馆自动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1978-1979年又发表了一
系列关于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的文章,这些研究直接推动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改名为文献情报中心(1985年11
[2]
月)以及全国图书馆的情报工作开展和科研机构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设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又一次热潮。这一时期《工作》以冷静、理性的眼光,关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