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 言 1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
(一)选题依据 1
(二)研究意义 1
二、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一)英语介词研究概况 2
(二)汉语介词和框式介词研究概况 3
(三)存在的问题 6
三、本文相关研究工作 7
(一)研究目标 7
(二)研究内容 7
(三)研究方法 7
(四)研究背景 7
(五)语料来源 8
第二章 汉语框式介词与相应的英语介词对比研究 9
一、汉语框式介词研究 9
(一)框式介词的界定 9
(二)框式介词的构成 10
二、 英语介词研究 11
(一)英语介词界定 11
(二)英语介词的分类 12
三、汉语框式介词与相应的英语介词对比研究 14
(一)Np 类框式介词对比研究 14
(二)非 Np 类框式介词对比研究 22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框式介词的调查与分析 26
一、《汉语水平考试 HSK 大纲》中框式介词的考察与分析 26
(一) 框式介词考察 26
(二) 框式介词分析 28
二、教材中的框式介词的考察与分析 28
(一) 框式介词考察 29
(二) 框式介词分析 32
第四章 欧美留学生对框式介词的习得偏误分析 33
一、 欧美留学生习得框式介词的偏误类型 33
(一)误用偏误 33
(二)语序偏误 35
(三)杂糅偏误 36
二、偏误原因分析 36
(一)母语负迁移 36
(二)目的语负迁移 37
(三)教学引导不足 37
第五章 针对欧美留学生学习框式介词的教学对策 38
一、教材编写建议 38
(一)分布 38
(二)注释 39
(三)练习 39
二、教师教学策略 40
(一)注重对比教学 40
(二)注重情景教学 41
结语 42
参考文献 44
论著部分 44
后记 48
个人简历 49
面向
面向欧美学生汉语框式介词的教学研究
面向
面向欧美学生汉语框式介词的教学研究
PAGE
PAGE 13
PAGE
PAGE 10
第一章 引 言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与印欧语系相比,汉语缺乏语言的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意义。介 词就是汉语虚词中重要的词类之一,在汉语语法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意义。介词的第 一次提出是在马建忠(1898)的《马氏文通》一书中,从此以后,人们开始了对介词的研 究,使介词在汉语语法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对于介词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介词的 分类、性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与其它词类的划分标准等方面。目前,由于语言学中 不断引入各种新的理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介词进行新的研究,使汉语 语法的研究不断得到丰富。其中很早就存在于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就是指由前置词加后置词 构成的、使介词支配的成分夹在中间的一种介词类型。如现代汉语中的“在??上、按 照??来说”等。
(二)研究意义
英语中的介词数量虽然少于其他词类,但是却仍然远远多于汉语的介词。现代汉语所 使用的介词是由从古到今的词语不断发展得来,汉语介词的数量不断增加也是因为英语成 为世界通用语,以及汉语语法研究的很多内容和形式又照搬了西方的研究模式。我们可以 发现很多新型的介词或介词结构都是由英语直接翻译过来的。尽管如此,英汉介词在使用 时所遵循的语言系统规则却并不相同。因此,欧美学生在学习汉语介词时必然会受到母语 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汉语的框式介词时。如英语表示方位关系时只需要用一个介词便可 以解决,例如 “on the wall”,我们翻译成汉语是“在墙上”,必须由介词 “在”加上 方位词“上” 来表达,而这种“在??上”的结构即被称为框式介词。“崔希亮(2001) 在对欧美留学生汉语介词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指出,介词‘从’在欧美汉语学习者中偏误率 是第二高的。”1如:“*我是从美国。(I am from America.)”应该说成“我是从美国来的。”、 “*他从椅子站起来。(He stood up from his chair.)”应该说成“他从椅子上站起来。” 对于这一类的偏误现象,虽然有不少学者已经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产生这样问题的根本 原因,很少有人给出深入的解释,很多学者只是简单的说是受母语的影响。
因为与英语相比,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并不像英语有严格的形态变化,汉语的动
1 崔希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视域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本思想分析-政治学理论专业毕业论文.docx
- 论罪犯的婚姻家庭权-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考试立法研究法律史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浅析-伦理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民间文学“幸运儿”形象分析-民俗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绿色消费的哲学意蕴与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漫游与王勃的文学创作-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马克思科学观与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