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政的清教基因法学理论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美国宪政的清教基因法学理论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宪政的清教基因 美国宪政的清教基因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PAGE PAGE 13 PAGE PAGE 10 引言 正如英国革命有反教皇和反国王两条主线一样,一般认为,美国政制也有两 条主线,一条是霍布斯——洛克——启蒙哲学的主线,另一条是《圣经》——清 教的宗教神学主线。前一条是明线,而后一条则是暗线,因而也更不为人们所觉 察。 美国作为现代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犹如病人置于手术台,不仅被美国人自己, 也不断地为外人所解剖。但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仍然众说纷纭,没有 定论。有人说是美国的高科技,有人说是美国完善教育体制,也有人说是稳健的 制度等等不一而足,而本文试图从宗教这一暗线来探究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 研究美国政治制度的文献汗牛充栋,不计其数,即使夜以继日地阅读恐怕也 读不完这些浩瀚的文献,在此只能对这些文献稍稍加以整理。国内研究美国政制 的文献大多从其分权制度或自由立国为视角来进行研究,比如钱福臣的《美国宪 政生成的深层背景》、青维富的《美国宪制特殊之法理评析:纵横向相结合之分 权制衡》和姜峰的《立宪选择中的自由与权威:联邦党人的政治与宪法思想》, 这三篇都是博士论文,前者是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研究的,后两篇则是从 三权分立的制度来展开的,而刘晨光的《自由的开端》则以其自由立国展开研究。 此外,万绍红的博士论文《美国宪法中的共和主义》则研究了美国宪法中的共和 主义传统。但是,从宗教方面解读美国宪法与美国政制,在有限的阅读范围内, 我仅仅只看到过王恒教授的《罗马与耶路撒冷——美国宪法的神学—政治问题》 一篇论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这篇论文也写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国外从宗教方面研究美国政制与美国宪法的文献也不多,《纪念美国宪法颁 布 200 周年委员会》编的《美国公民与宪法》探究了清教对美国宪法的影响,尽 管着墨不多。而约翰·艾兹摩尔的《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从美国国父们的宗 教信仰方面探究了宗教对美国宪法的影响。约翰·维特、朱尔·尼克尔斯的《宗 教与美国的宪法实验》则探讨了美国宗教自由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1492 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开创一个新的历 史世界与时代纪元。哥伦布的发现极大地刺激了欧洲国家的冒险精神,偏居一隅 却以冒险精神著称的英格兰自然更是跃跃欲试,自不待言。作为一个海洋性国家, 英格兰似乎更有理由当起开拓者这个领头羊,“水”元素(“水”的变动不居与变 幻莫测)主宰的英格兰当然要比“土”元素(“土”的厚重封闭与沉稳不变)主宰 的欧洲大陆来得更富灵动与生气,因而也更具冒险精神。1 确切地,“水”元素 主宰的文明更趋向于开放与冒险,而“土”元素主宰的文明却更趋向于封闭与保 守。况且,从整个地球的海陆分布形态来看,“最大的陆地也只不过是海洋中的 一个岛屿”而已,因而,“谁主宰了海洋,谁就主宰了世界的贸易,谁主宰了世 界的贸易,谁就拥有了世界所有的财富,事实上也就拥有了世界本身。”或者说: “所有的贸易都是世界贸易;所有的世界贸易都是海上贸易。”2 而英美文明恰 恰是“水”元素的绝佳代表,继承的正是“水”元素的冒险与开放,以至于麦克 劳林甚至认为,清教始祖的五月花号公约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海洋法”3。 对此,托克维尔也有过精湛的评论,托氏认为“他们(指美国人——引者注)生 来就是来统治海洋的,就象罗马人生来就是来统治世界的一样”,“他们总有一天 会成为地球上的第一海上强国”。4 “水”元素主宰的“英国必须拥有对海洋的 统治权,这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生存”,5 否则,英国若不再统治海洋,美 国进而取而代之的时候,“日不落帝国”也就不可挽回而终究黯然地日落了。而 “美国清教徒的‘山巅之城’繁荣昌盛,原因在于这是一座海上之城”;“海洋既 极大地打开了他们所需的市场,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6 尤其是从遥远的新大 陆传来蕴含有无数黄金财富时,来自世俗的欲望更加刺激了这种精神。躁动不安 的英格兰人自主地抑或不自主地卷进了历史的洪流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 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使中国彻底放逐了对海洋的念想,也彻底尘封 了对海洋文明的拥抱,而一个国家必须开放才能有所图,封闭只会导致愚昧与落后。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 对清王朝与 1978 年改革的遐想,有人认为清朝的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只改革,不开放”;而 1978 年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既改革又开放”,从而重新融入了以海洋文明为主导的海陆一体的全球化。 2 卡尔·施米特:《陆地与海洋》,林国基、周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51 页。关 于“水”元素与“土”元素主宰的文明形态,卡尔·施米特在其《陆地与海洋》中作了经典性的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