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还原氧化铜试验的探究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究报告 姓名: 杨璐 常虹 时间: 2003年2月~3月 一、实验要求 碳还原氧化铜并得到红色、光亮的铜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1)试剂:碳粉、氧化铜粉末 (2)仪器: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单孔胶塞、导管、研钵 三、实验过程记录 时间:2003年3月5日 下午 2:00~5:30 第一次 1、经过两周的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我们首先进行如下操作: (1)取氧化铜和碳质量比为12:1~10:1之间。 (2)炒干药品,并混合均匀,充分研磨。 (3)取一干燥大试管,装入约半试管药品,用棉线塞紧压实,并用究竟灯加热。 注:后经老师指导将半试管药品改为少量药品,并不用棉线压紧。 2、实验过程: (1)分别取三药匙氧化铜,一药匙碳于研钵中充分研磨(约5min)。 (2)托盘天平称取氧化铜1g,碳0.1g(比例为10:1)分别置于蒸发皿中。 (3)用玻璃棒在蒸发皿中翻炒药品(碳粉有少数发生氧化,既有红热现象出现)稍冷,共置于另一研钵中。充分研磨(约2min)。 (4)将药品全放入试管中(约一试管底)安装仪器,加热。 (5)1~2min后出现红热现象,当红热消失后立即停止加热,稍冷,倒出试管中的药品。 3、实验结果: 砖红色粉末,没能产生红色光亮的铜 第二次 1、经过第一次实验的失败,我们决定改变比例,用12:1的比例。 2、实验过程: (1)研磨氧化铜和碳粉(约2min)。 (2)称取氧化铜2.4g,碳粉0.2g。 (3)其余操作同第一次。 3、实验结果: 没有红热现象出现(加热约5min),产物局部呈暗红色。 第三次 1、第二次实验失败,我们决定用11:1的比例再试一次。 2、实验过程: (1)研磨药品(约2min)。 (2)称取氧化铜2.2g,碳粉0.2g。 (3)其余操作同第一次。 3、实验结果: 没有红热现象出现(加热约8min),产物局部呈暗红色。 第四次 1、三次实验的失败使我们对于实验方案有了怀疑,所以我们再一次采用10:1的比例试一次并且严格遵照方案。 2、实验过程: (1)研磨药品(约2min)。 (2)称取氧化铜2g,碳粉0.2g。 (3)为了减少炒干时的损失,我们弃去炒干一步。 (4)再研磨混合,取一药匙混合物于干燥的试管中,压实,加热。 3、实验结果 : 没有红热现象出现(加热约5min),产物局部呈暗红色。 第一天探究的总结 四次实验,除第一次出现砖红色粉末后,三次均无红热现象,让我们感到头顶的乌云可同碳粉比美。信心大降,并对方案产生怀疑,唯一的收获是白色的大褂成了黑色。 时间:2003年3月12日 下午 2:00~5:00 第一次 1、经过又一周的查询发现方案并没出现错误。同时,三本书中都指出碳粉与氧化铜的比例在1:12~1:10之间且实验步骤基本相同。所以排除方案错的因素,则只剩下——人为因素,也就是我们的操作。 2、实验过程: (1)称取氧化铜3g,碳粉0.3g,研磨(约2min)。 (2)炒干:此时为避免损失,我们控制温度。在碳与氧发生反应之前取下蒸发皿,用余热烘干药品。 (3)混合研磨(约2min),取一药匙加热,其余操作同第一次。 3、实验结果: 没有红热现象出现(加热约5min),产物局部呈暗红色。 第二次 1、再一次的失败,使我们的心情跌入谷底,再有此时已有同学做成功,更加反衬我们的沮丧。 2、实验过程: (1)研磨(约2min),称取氧化铜2g,碳粉0.2g,烘干(方法同第一次)。 (2)在纸上均匀后再研磨约2min。取两药匙药品加热,其余操作同第一次。 3、实验结果: 没有红热现象出现加热约8min,产物局部呈暗红色。 第三次、第四次 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方法步骤与第二次完全相同。实验结果也没有变化。 第五次 1、此时已有半数同学离开实验室,冷清的实验室正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 2、实验过程: (1)充分研磨药品约10min,称取氧化铜2g,碳粉0.2g,烘干(方法同第一次)。 (2)纸上混合均匀,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约5min)。 (3)取两药匙药品于试管中,压实,加热,其余操作同第一次。 3、实验结果: 加热后1~2min出现红热现象,继续加热,红热物由红热——白——黑色隐含有暗红色物质,继续加热约2min,稍冷,取出,反应产物呈砖红色块状,其中含有大量有金属光亮的铜珠。 第二天探究的总结 五次实验,前四次失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