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概要.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面神经炎的静止检查 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口: 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舌 :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面神经炎的运动检查 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可以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努嘴:可以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可以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周围性面瘫定位检查 颞骨高分辨率CT 面神经核磁共振检查MRI 根据面神经的颞骨内分支功能特点,帮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解剖位置。面神经在颞骨内诸分支有岩大浅神经、镫骨肌神经和鼓索神经。分别对应流泪实验、声反射检查、电味觉计检查。 表1 面瘫颞骨内病灶定位表 病变位置 泪液减少 镫骨肌反射消失 味觉减退 膝状神经节以上 + + + 膝状神经节以下,镫骨肌以上 - + + 镫骨肌以下鼓索以上 - - + 鼓索以下 - -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双侧性,有对称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分离现象。 2、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多有原发病的特殊症状及病史。 3、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大多起病较慢,且有其他颅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表现。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但是周围性的面瘫就不同了,周围性面瘫一定要出现额纹变浅或者是消失的。 临床治疗 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对症治疗,改善循环消除面 神经水肿。第三是营养神经。对急性期的面神经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对症治疗 1. 泼尼松30mg/d顿服, 连续5d, 7~10d逐渐减量 地塞米松10~15mg/d,i.v滴注, 7~10d 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 无环鸟苷(acyclovir)5mg/kg, p.o. 3次/d, 7~10d 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感染) 2. 维生素B1 100mg 维生素B12 500μg i.m, 1次/d 3. 氯苯氨丁酸(baclofen) 5mg, 3次/d, p.o, 可逐渐增量至30~40mg/d 减低肌张力改善局部血循环 副作用--恶心\呕吐\嗜睡等 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强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对症支持医治,疗效并不确切。但如果过用激素,将产生许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让人肥肿难分、水钠潴留、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而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是营养神经的药物,但是见效缓慢,作用比较弱,使用周期比较长。 康复治疗 早期 超短波 超短波理疗采用的是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波长6μm,功率四十瓦,直径八厘米,圆板状电极,介质间隙一厘米。斜置于患者耳后和耳前乳突处,剂量─无热量,每次十五分钟,每日一次,一疗程为十二次。 用于改善神经炎症。 后期治疗 1.针灸治疗 面瘫是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即因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