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郫都区实验学校 刘婷婷 背景介绍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领的邺郡,胜利在望。可第二年春天,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大败,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当时从洛阳回华州,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下组诗 “三吏” “三别”。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独身完? 投仗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垂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投宿 越过 逃跑 多么 哭 防守 书信 最近 暂且 停止 只 离开 衣服 老妇 应征 还能够 早饭 消失 对……说话 请让我 低声、断续的哭声 石壕吏(译文) 黄昏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跑,老妇出门去查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多悲苦。 老妇上前对差役说:三儿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人暂且偷残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男丁,只有吃奶的小孙儿。孙子的母亲还没走,可是出门却没有遮身的衣服。老太婆虽然力气衰弱,还请连夜跟您走,赶快应征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 夜深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隐约的抽泣声。天明后,我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 暮夜夜久天明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听妇前致词 独与老翁别 妇从吏夜归 请画出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 烘托出一种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的氛围,为这出悲剧的上演提供了典型的环境。 (黑夜突袭,凶狠阴险 )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对比 主要人物是吏和妇 ,从全文来看这两个人物关系是对立的。最能表现他们尖锐矛盾的是哪一句? (一方态度蛮横 一方处境凄凉)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服役惨况 已为国家做出重大牺牲 家中困境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自请应役 保全家人 妇啼一何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 老妇家中的境况是如此的凄苦,她的苦诉是否打动了差役?老妇最终被抓走了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 吏 老妇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汝家男丁否? 尚有他人否? 今必有一人,谁应河阳役? 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 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石壕吏》中心: 详写了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含蓄揭露了官吏的残暴无情,也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民生疾苦的再现 默默无语的控诉 内心矛盾的反映 作业 根据《石壕吏》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要求: 运用想象刻画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贴合人物性格。 补充被诗人隐去的情节,不脱离原文,适当发挥。 晚归的乌鸦“哇哇”地从头上飞过。唉,兵荒马乱的, 连鸟儿也叫的那么凄苦啊!我抬头望了望远方,不禁触景生情,我的家人在这乱世不知是否平安。黑色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天色已晚。我来到了石壕村,决定于此投宿。 …… 写作示例 写作示例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地点: 石壕村老妇家门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