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docxVIP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均能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慢性感染。大环内酯类在 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方面主要具有: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和表多糖的产生;②影响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减少毒力因子的产生;③破坏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结构,抑制细菌对宿主的黏附;④抑制细菌QS系统,减少自身信号诱导分子的合成;⑤增加炎症细胞聚集,减少炎性细胞凋亡,对抗机体的炎症反应;⑥增加呼吸道痰液的清除,降低痰液粘稠度;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暴露时间依从性杀菌活性等方面的功能,能最终达到对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ABSTRACT Recent years, plenty of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longterm use of macrolide or combined with other antibiotics therapy in chronic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have had positive mechanisms of macrolides to chronic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is likely attributable to seven predominant effects: ① inhibition of produc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lginate and exopolysaccharide; ②modulation of bacterial type III secretion,reduction of bacterial virulence factors; ③impairing bacterial cell surface structures and surpressing adherence to host cells; ④inhibition of quorum sensing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duction of quorumsensing signal molecule synthesis; ⑤increasing inflammatory cell collection, reduc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 apoptosis; ⑥suppressing sputum production, decreasing viscosity and improving sputum clearance, and ⑦exposuring timedependent kill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cticity. KEY WORDS Macrolid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1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和表多糖的影响 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细菌黏附、微菌落的形成和细胞外多聚基质的包裹等三个过程。细胞外多聚糖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藻酸盐是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多糖的主要成分,表多糖是非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对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4元环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和琥乙红霉素使生物膜中多糖、蛋白质和藻酸盐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从关系,当克拉霉素和琥乙红霉素的药物浓度不小于10mg/ml时多糖、蛋白质和藻酸盐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两者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1]。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对黏液株生物膜的作用强于非黏液株,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最强,大于或等于1/156最低抑菌浓度(MIC)的阿奇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藻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大于或等于1/1MIC时对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对藻酸盐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藻酸盐合成限速酶鸟苷二磷酸D甘露糖脱氢酶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现的,而16元环大环内酯类则不具此作用,它们的有效作用位点是5位上的糖链结构[3]。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的影响 III型分泌系统包括毒素、色素和表多糖等,它们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毒力因子。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外毒素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