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文中的文字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通假现象 睢宁县李集中学 郑爱敬 221221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用字现象的注释只有通假字的注释,而没有古今字和异体字的注解。即使文言中是古今字或异体字现象,也被注释成通假现象。这是扩大了通假现象的范 围。其实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是古汉语当中比较常见又非常重要的三种用字现象,它们 之间虽有相似点,但本质迥异,有时很难辨认属于哪种用字现象。本文通过对三者区别的分析建议高中语文教材中引进古今字和异体字的概念,同时规范古文注释中的相关术语。 关键词: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区别、注释术语 翻阅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言篇目,不难发现注释当中的通假字全部注释成某同某。如《陈情表》中,闵,同“悯”忧伤的 意思,这在古汉语中某同某属于异体字,而不是通假字,假如是通假字应该注释为某通某,但在我们高中的教科书及相应参考书上都注释为通假字,却把它写作成“同”字。这是把通假字与异体字注释混淆的结果。 在古汉语当中还有一种叫古今字,它们三者合起来概括了古汉语当中主要的几种文字现象。下面浅谈一下这三种古汉字想象. 一、通假字 它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其中“慧”是本字,“智慧”的意思。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在有本字的前提下,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借用的字,它是由古音通假而产生的。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这是古音相同。 《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这是古音相近。 通假字在古文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有时一句话当中有几个通假字的,如果不了解它就有可能对原文的意思产生误解,所以,懂得和熟悉古文中的通假字是非常重要的。这在我们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文言现象。教材所选古文中或多或少都有通假的现象。而我们高中教材注释上都用了异体字的注释术语“同”。我又翻阅了一下初中的教材,上面的通假字注解是正确的,写的是“通”而不是“同”字,一字之差意义就完全不一样。 这是没有把通假字与异体字的注释术语加以区别。 这可能考虑中学生的理解问题,目前不必为他们涉及高深的古汉语知识,只要了解此字为通假就可以了。教师在教学中也都以通假来讲解。但即使是通假字在注释上应该注为通假字的注释术语“通”字,就像初中教材中的注释一样,而不是注释成“同”字。如果那样注释就不符合古汉语的通假特点。 二、古今字 字古今字的“古”“今”并不是指固定的时代,段玉裁对此有专门的论述:“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①由于古代汉字的数量比较少,而语言中的词又很多,因此,字就有了兼职的必要,也就是一个字表示多种意思,后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就造出了新字来表示其中的一部分意义。新造的字一般是在原字的基础上附加或更换意符。那原来的字就叫做古字,新造的字叫做今字。把古字与今字字形分歧的现象叫做古今字。如:《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表示愉快,高兴的意思。这是“说”的其中一个含义,后来人们把“言”改成“忄”造出“悦”字,来专门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这两个字就是古今字。 古今字与通假字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都是在语言文字发展的早期,在没有严格的正字法之前,古书中较为常见的用字现象;都是字的记词职能的转移,构成双方在读音上具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 尽管有些共性,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时间上,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有先后之分,须先有古字,才能有今字;而通假字是共时现象,通假字必须同时存在,否则无所谓借用之说。 其次,在性质上,古今字是一种造字现象,它有新字产生,今字在取得古字的某一个或几个义项之后是恒定不变的;而通假字没有新字产生,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且是一种临时的借用现象,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各司其职,不会发生任何意义上的纠葛。 再次,在读音上,古今字的古字必须今字的读音,通假字的借字必须读本字的读音。 了解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在区分这两种文字现象时会更加容易。然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没有出现古今字这一说法,都统一注成通假字。这是扩大了通假字的范围,把一些古今字都作为通假字来处理。 如《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发困,君亦无所害。”“共”后来写作“供”,表示供给。 《报任安书》“通邑大都,则仆尝辱之责。“责”后来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