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情的政府规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3 中立和创新 20 3.2 政府规制网络舆情的边界设定 20 3.2.1 职权边界 20 3.2.2 法律边界 21 3.2.3 伦理边界 21 3.2.4 紧急状态下的自由裁量权边界 21 3.3 政府规制网络舆情的原则 22 4.3.1 合法性原则 22 3.3.2 合理性原则 22 3.3.3 合意性原则 23 3.3.4 必要性原则 23 3.3.5 可救济原则 23 第4 章 政府规制网络舆情的典型案例分析 24 4.1 转基因的中国“劫” 24 4.1.1 事件梗概 24 4.1.2 关键节点 24 4.1.3 政府规制分析 25 4.2 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 26 4.2.1 事件梗概 26 4.2.2 发展过程 27 4.2.3 政府规制分析 27 第5 章 目前政府规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29 5.1 规制立法层面 29 5.1.1 立法标准宽泛 29 5.1.2 立法思维滞后 29 5.1.3 立法质量较低 29 5.1.4 立法开放不足 30 5.2 规制主体层面 30 5.2.1 专业人才缺乏 30 5.2.2 多头管理林立 30 5.2.3 政府规制缺位 31 5.2.4 政府规制越位 31 5.3 规制对象方面 31 5.3.1 偏重信息规制 31 5.3.2 内容规制失衡 31 5.3.3 行业规制缺乏 31 5.4 规制方式方面 32 5.4.1 规制手段单一 32 5.4.2 市场手段缺乏 32 5.4.3 传统模式固化 32 第6 章 政府规制网络舆情的路径选择 33 IV 6.1 健全舆情规制目标体系 33 6.1.1 明确舆情规制目标 33 6.1.2 制定舆情规制战略 33 6.1.3 创新舆情规制理念 33 6.2 完善舆情规制法律体系 34 6.2.1 制定舆情立法规划 34 6.2.2 完善舆情法律体系 34 6.2.3 整合舆情规制职能 34 6.3 强化舆情规制机构设置 34 6.3.1 明晰舆情规制原则 34 6.3.2 汇集舆情专业人才 35 6.3.3 整合舆情规制力量 35 6.3.4 完善舆情领导体制 35 6.3.5 提升舆情规制能力 36 6.4 加强舆情规制制度设计 36 6.4.1 完善市场规制手段 36 6.4.2 设计舆情工作流程 36 6.4.3 建立舆情联动机制 37 6.4.4 强化国际交流合作 39 第7 章 结论与展望40 7.1 结论 40 7.2 下一步的工作 40 参考文献42 附录 有关网络舆情的法律法规45 致谢47 个人简历48 V 第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截至 2014 年底,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达到6.49 亿人,普及率为47.9%。 1 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 27.5%,规模达 1.78 亿。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和使用人数的激增,以及微博、微信等实时交流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 我国的网络舆情空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烈火烹油的繁盛局面之下, 频繁爆出的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挑战着政府执政地位的基础,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 形象建设,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政府对网络舆情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