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深入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对菊花、牡丹也有自己的感悟。
通过分析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基本上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对于牡丹、菊花、莲花价值取向的理解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演示法、自学法、朗读法(齐读、个读、自由读)、
讲授法、问答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五、教具: 图片、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赏花谈情,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中的花,往往能撩拨人们的情思,勾起无限情感,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概括图中各花的特点。
(引导: 牡丹——浓艳,华贵; 菊花——清静,隐逸; 莲花——高洁,脱俗)
(2)畅所欲言: 花有万千,各有姿色,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为什么喜欢。
【教师引导: 大自然中的花各具其美,同学们也会各有所爱。每位同学在喜爱的花儿身上,都藏有属于自己的情怀或故事。我国传统文人观念中也有“君子四爱”之说: 林逋爱梅、陶渊明爱菊、黄庭坚爱兰、周敦颐爱莲。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进一步走近周敦颐的《爱莲说》,看看莲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志向】
(二)探究课文,对话作者:
齐读课文,思考讨论:
讨论1: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总结。
【教师引导: 同学们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梳理总结:譬如,文字、列表格、画莲花图……,锻炼概括力和表达力,分享成果】
例:表格式:
生长环境
形态
香气
风度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朴、高洁
正直、高尚
芳香、隽永
清高、纯洁
讨论2: 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喜爱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教师点拨: 介绍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便于学生探讨莲花的深层意义: 寄托了作者在污浊社会中仍洁身自好,追求正直坚贞的情操】
讨论3: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以物为喻,托莲花来表达,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什么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
【教师点拨】(1)尽量让学生自己理解并组织答案 (2)同组互助,讨论解决。
(三)迁移拓展,比较阅读:(解决教学重点)
1.回顾诗歌: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诗歌,看看哪些诗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诗歌借什么物,言什么志向(情感)
【教师点拨:引导回顾,小组合作汇报】
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 明确:托清白无畏的石灰言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 明确:托坚韧顽强的岩竹,言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 明确:托清香美丽的梅花,言贞洁自守,不向世俗献媚的情操]
2. 比较探究:
分别找同学朗读古诗,与《爱莲说》对比,探究二者在托物言志方面有何异同:
[明确:同:都是抓住物体的形象特点与精神品质,寄寓作者的志向与情操。
异:《爱莲说》不仅抓住“莲”的特点,还通过“菊花”的正衬、“牡丹”的反衬,使“莲”的品质更加突出,从而更鲜明地彰显作者的志向]
【教师点拨: 个体朗读,自由朗读,读出情感,合作讨论】
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托物言志,开拓思维,培养观察力与表达力:
【教师引导】: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能给人以启迪,譬如:
老师手中的粉笔——无私奉献;课桌四角的钉子——刻苦钻研;
蜡烛——勇于献身; 雨伞——_____; 花生——_____ ……
除了文中的莲,菊,牡丹,还有许多其它植物,抓住它们的特征,也可建立物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松树——坚韧不拔,梅花——傲骨铮铮……
(四)课外阅读,自学巩固:
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
(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同为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