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单穴疗法举隅.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单穴疗法举隅.ppt

(二)涌泉穴敷贴法治倒经致鼻衄案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足底2、3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有滋阴降火,潜阳熄风之效。《千金翼方》载:“鼻衄不止,灸涌泉二穴百壮。”这是用灸法取涌泉穴治鼻衄的例子。本人亲历安溪著名老中医唐振玉先生用大蒜泥敷贴涌泉穴治疗一例频临死亡严重倒经而致鼻衄病人,虽然35年过去仍记忆犹新,现介绍与同行。 林××,女,38岁,安溪感德人。因鼻血不止已3天由感德卫生院用救护车转送安溪县医院外科,(县医院的五官科在大外科内)经局部压迫止血法,止血药,输血、输液3天仍鼻血不止,又请福建医大附属二院五官科柯渊旋主任会诊病情仍未能控制。由于出血过多病情危重,院方已病危通知。当时本人在医院跟随唐安溪名中医振玉老先生学习,听同宿舍同学介绍以上病情,很是惊奇:“鼻衄也会致死亡?!”在第二天的查房时,我一再要求当时的外科主任(也是县医院院长)请唐老中医会诊寻求一线希望,最终同意。唐老会诊时,病人已奄奄一息,面色苍白,鼻血不止,家属正在准备后事。唐老诊察后询问家属:“本月月经来否?”家属告知:“本应10天前来,但至今未至。”再次询问病者家属了解到病者在二周前曾服食较多的煎炸之品。唐老认为:由于燥热之品动风化火,热伤血络,热迫经血妄行而致鼻衄,是“倒经症”。当清热滋阴,引血下行调经。当即嘱家属找独头蒜2个捣烂敷于足心涌泉穴,另嘱取5岁男孩小便一小碗灌服。并要求要观察月经是否来潮。唐老说:“有来月经则能治,如无则死”。直至20小时后月经才来,此时鼻血已止。经调理后出院。 体会: 单穴疗法治病用针用灸或用外敷药,具有取穴少,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患者痛苦少而乐于接受等优点。针刺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刺激量而产生奇效,说明针刺还有很多深度和广度值得研究。单穴治病、有着标本缓急的问题,可能有些只是短暂解除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某些症状,比如胃痉挛性疼痛和颈性眩晕,即时疗效显著,胃脘痛和眩晕虽暂时减轻或消失,但可能几小时后又发作,这就需要结合其它方法综合治疗。单穴治病,还牵涉到经济效益问题,就扎一针或敷贴一次怎样收费?如按省卫生厅和财政厅的规定,最多只能收5元或20元,影响到吃饭问题,有待今后不断完善。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泉州市中医院 苏稼夫 针灸取穴,贵在精当,对症下针,则奏奇效。我国医家采用单穴治病的方法源远流长。古《三国志》记载:华佗“其疗疾……若当针,亦不过一、二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足见华佗取穴少而精。有学者统计,《内经》全书载针灸处方241个,其中单穴成方者占总方数之72%,可见早期的处方主要以单穴为主。近代有高树中的“一针疗法”,王文远平衡针亦为单针疗法为主、厦门市中医院已故院长陈应龙老师也常用单穴治病,如用鱼际穴治哮喘谓之为“定喘穴”、用合谷穴治头痛均有良效。同样的穴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刺激量和时间量、所产生的效果亦截然不同。根据近40年的针灸临床,不断地实践、验证,谈一些体会,作抛砖引玉。 一、单穴针刺法 (一)太冲穴治颈性眩晕 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具有平肝潜阳、疏肝理气的功效。据《甲乙经》《针灸学》《腧穴学》《灸疗学》等资料记载,针刺太冲穴均以直刺为主,深度为0.3—1.2寸。早年曾遇一高血压剧烈头痛病人,取近端太阳、风池等穴针刺疗效不明显,在平肝潜阳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选用太冲穴直刺效果也不显著,后改为平刺至第1、2跖骨结合部时头痛马上减轻,在此启发下后来凡遇头痛病人均以单穴平刺太冲穴,均取得很好的疗效。近13年来我们开展颈椎病的治疗,尝试远端取穴和近端取穴的比较治疗颈性眩晕,结果疗效不一样。 (一)太冲穴治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动脉缺血综合症,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等。大多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动脉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是动脉壁交感神经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痉挛等致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构音障碍、乏力或行走不稳、甚至出现猝倒,多为发作性的,短时间可持续数秒,长时间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一)太冲穴治颈性眩晕 针灸治疗颈椎病一直是我们10多年来关注的一个课题,自1996年创立课题“以T、C、D观察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来,已有10个相关课题,有些课题并获得泉州市政府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颈性眩晕,大多用近端取穴,如风池、颈夹脊、大椎等。有些学者已有观察、分析并证明其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