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三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ppt
(四 )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发病急,发烧后,腮腺胀大,按摸、咀嚼时疼痛 3、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吃流质,避免吃酸辣等刺激唾液分泌的食物 4、预防:隔离到腮腺肿胀完全消失 (五)猩红热 1、病因:不是病毒引起,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 发病急,发烧、嗓子疼,呕吐, 1、2天后出皮疹,疹子细密,褶皱处密集,面部潮红,口唇周围苍白 舌乳头肿大突出,“杨梅舌” 3、护理: 一定用抗菌素进行彻底治疗 病愈2周查尿,检查是否患急性肾炎 4、预防:隔离、消毒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1、病因: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病初类似感冒,之后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恍惚,嗜睡,发病后,出血性皮疹 ;颈部部有抵抗感 3、护理:争分夺秒地抢救 4、预防:接种、冬春开窗通风,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七)传染性肝炎 1、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粪便中,引起黄疸型肝炎为主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2、症状: 黄疸型肝炎:开始类似感冒,乏力、恶心、呕吐,一周后出黄疸,2-6周后恢复 无黄疸型肝炎: 3、护理:休息好,少吃含脂肪的食物,多水果蔬菜 4、预防:防病从口入,食具、牙刷等专人专用,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母婴传播 (八)细菌性痢疾 1、病因: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症状:发病急、高烧、腹泻,总有大便未排净的感觉,脓血便,少数患儿不腹泻,发烧、抽风、昏迷 3、护理:休息、流质食物,忌油腻、冷、刺激性食物,按医嘱吃药,彻底治疗(疗程7-10天),以免造成慢性痢疾 4、预防:早发现、治疗,加强个人卫生 四、常见寄生虫病 (一)蛔虫病 1、病因:感染性虫卵进入体内,寄生在 肠道内,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2、症状:肚子痛、睡眠不安、磨牙 3、预防 对粪便进行处理 注意卫生 集体驱蛔 (二)蛲虫病 1、病因: 由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或直肠引起的疾病。 2、症状:奇痒、由于搔伤,可使局部皮肤糜烂;睡眠不安、容易烦躁 3、预防: 不易根除,应避免重复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三)钩虫病 1、病因: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小肠所致的疾病。 2、症状: 感染初期,局部皮肤可有痒疹,由于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 成虫吸附于肠粘膜上,以吸血为主,可导致贫血。 3、防治: 普查 粪便管理 个人防护 第四节 常用护理方法和急救技术 多一点知识,少一点意外 多一点预见,少一点不测 常用护理方法 一、体温测量 腋温、口温、肛温 测量体温以前,要使体温表的水银线降到35℃以下。 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测量5分钟,准确读数并做好记录 二、数脉搏 儿童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 计数一分钟的脉搏数。 三、观察呼吸频率 0-2岁为腹式呼吸,2-7岁出现胸式呼吸,胸腹式混合呼吸,腹式呼吸为主 四、物理降温法: (一)冷敷法 (二)酒精擦拭 可将70%酒精或白酒加水一倍,使酒精浓度在20%-30%之间。把毛巾在酒精中浸透,拧成半干,擦拭颈部两侧、腋窝、肘窝等处。 操作时注意避风,以免患儿受凉使病情加重。 (三) 温水擦浴 水温在32℃-34℃,可全身擦浴。 用温水降温后,一定要擦干皮肤。同时注意避风,以免患儿受凉使病情加重。 五、热敷法 (一)湿热法 水温在40-50℃。在需要热敷的部位先盖一层纱布,把小毛巾在热水内浸透,捞出拧至半干,放于干纱布上,其上再盖以毛巾以防散热。每隔2-3分钟换1次,每次热敷约10-15分钟,每天2-3次。 (二)干热法 水温略低于50℃。 热敷法应注意两个问题: 其一,幼儿户外活动出现扭伤时,在24小时内不宜用热敷或用手按揉,以防局部血流增多而造成充血肿胀; 其二,面部及口腔周围等处感染,也不宜用热敷,以防病菌随血流循环进入颅内,而加重病情。 急救技术 一、惊厥(抽风) 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口中分泌物 ),松开衣扣、裤带; 保护病儿不要从床上摔下,但不能紧楼、按着; 用毛巾或手帕等拧成麻花状放在上下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压迫人中穴; 如果发烧要同时降温。 二、骨折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固定伤肢、限制活动。。 固定的方法: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选择长短、宽窄适合小儿的竹板、木棍、硬纸板等,用来作为夹板,固定住上下两个关节。 如果没有夹板或者其它代用品,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患儿经过妥善固定以后,应迅速送往医院 儿童骨折会折而不断,即“青枝骨折”,不易发现,可以自己愈合,但骨头长不直,应去医院治疗。 三、溺水 1、尽快清除其口鼻中的污泥、痰涕、血块及呕吐物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患儿的衣领,脱掉紧身内衣,以利于胸廓活动 ; 2、控水。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失去心肺复苏时机 3、迅速复苏。检查呼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