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教育会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1 ─ 104國中教育會考 國 文 科 國 文 科 ─ PAGE 7 ─ 一、單題(1-33題) ( D ) 1. 小敬搬新家,阿嬌欲送禮金表達祝賀之意。下列題辭,何者最適合寫在賀儀封套上? (A)近悅遠來 (B)造福桑梓 (C)宜室宜家 (D)喬遷之喜 【出處】與南一版第四冊語文常識二應用文(下)──柬帖、題辭課程內涵同。 【解析】(A)賀開業(B)賀當選(C)賀出嫁。 ( D ) 2. 下列文句,何者文意最為通暢? (A)因為你不去,我還是要去 (B)他年紀既然小,膽子卻不小 (C)雖然這是第一次,所以做得很好 (D)她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缺少創意 【出處】與南一版第三冊語文常識一語法(上)──詞類課程內涵同。 【解析】(A)因為→就算(B)既然→雖然(C)所以→但是。 ( B ) 3. 「當部分亞洲國家為了生產足夠的稻米而焦頭爛額之際,泰國稻米的產量卻多到一年出口九百萬噸,是全世界最大稻米輸出國。泰國成為世界米倉的原因是:民營企業非常有效率,擁有大量平坦肥沃的三角洲和充沛的水源,再加上政府機關支持民間銀行貸款給小農購買種子、肥料。以上種種,使泰國在米糧危機中占盡利益。」這段文字的主旨為下列何者? (A)泰國米質提升的技術 (B)泰國稻米盛產的原因 (C)泰國稻米行銷的方式 (D)泰國復興米業的計畫 【出處】與南一版第六冊第十課碧翠絲的羊課程內涵同。 【解析】由文中列舉泰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米倉的原因可知(B)。 ( A ) 4. 下列詞語「 」中的字音,何組相同? (A)風聲鶴「唳」/暴「戾」之氣 (B)「揖」讓而升/查「緝」走私 (C)「擣」米去糠/陶「鑄」品行 (D)再三叮「嚀」/滿地泥「濘」 【出處】與南一版第二冊第十一課兒時記趣習作形音義辨識詞語同。 【解析】(A)ㄌ一ˋ(B)一/ㄑ一ˋ(C)ㄉㄠˇ/ㄓㄨˋ(D)ㄋㄧㄥˊ/ㄋㄧㄥˋ。 ( C ) 5. 「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這句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沉默是金,可免禍從口出 (B)善傾聽者,聞言必加審查 (C)適時發言,方為人所接受 (D)經常練習,言語方能動聽 【出處】與南一版第一冊第十課論語選課程內涵同。 【解析】題幹意旨是「在對的時機說話,就不會惹人厭」,故選(C)。 ( B ) 6. 下列詞語,何者沒有錯別字? (A)營私舞幣 (B)武功祕笈 (C)試目以待 (D)時代先軀 【出處】與南一版第二冊第一課大樹之歌習作形音義辨識詞語內涵同。 【解析】(A)營私舞「幣」→弊(C)「試」目以待→拭(D)時代先「軀」→驅。 ( A ) 7. 下列選項「 」中的疊字,何者是用來描摹聲音的狀聲詞? (A)「嘖嘖」稱奇的老師 (B)「侃侃」而談的官員 (C)「滔滔」不絕的名嘴 (D)「聲聲」叮嚀的母親 【出處】與南一版第一冊第二課月光餅習作第五大題「疊字詞語辨識」題型內涵同。 【解析】(A)形容咂嘴聲。表示讚嘆、驚奇(B)從容不迫的樣子(C)形容說話連續不停(D)不停地陳述同樣的話。 ( A ) 8. 小王和小林第一次碰面,下列寒暄的語句,何者最不適合出現在他們的對話中? (A)久違了,很高興見到你 (B)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啊 (C)久仰了,請多多指教 (D)幸會,幸會 【出處】與南一版第四冊第二課偷靴課程內涵同。 【解析】(A)「久違」表好久不見,故可推知非第一次碰面。 ( D ) 9. 「物產豐富」中的「物產」是本句的主語。下列各選項「 」中的語詞,何者不做主語使用? (A)「四海」昇平 (B)「群魔」亂舞 (C)「氣焰」囂張 (D)「百年」樹人 【出處】與南一版第三冊語文常識二語法(下)──句型課程內涵同。 【解析】(D)百年(時間補語)+(主語省略)+樹(述語)+人(賓語)。 ( D )10. 「豆,古代食器,用以盛肉醬一類食物,器淺如盤,下有一足,大多數有蓋。春秋以後,豆增多,側有兩環,下具高足。到戰國時期,器腹變深,蓋上有捉手,可以仰置。」根據這段敘述,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戰國時期的「豆」器? (A)             (B) (C)             (D) 【出處】與南一版第二冊語文常識一認識漢字課程內涵同。 【解析】從「側有兩環,下具高足」、「蓋上有捉手,可以仰置」判斷,與(D)圖最接近。 ( A )11. 「有農夫種茄不活,求計於農務司,司吏曰:『此不難,每茄根下埋一文即活。』問其何故,答曰:『有錢者生,無錢者死。』」這段文字主要在揭露世間哪一種醜態? (A)貪官好賄,索求無度 (B)官商勾結,欺瞞大眾 (C)不務正道,盡信偏方 (D)鑽營旁門,好走捷徑 【出處】與南一版第五冊第二課寄弟墨書課程內涵同。 【解析】由司吏所言可看出貪官愛財的醜態,故選(A)。 【語譯】「有一位農夫種茄子,一直種不活,向農務司請教,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