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土地纠纷案件判决依据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法学研究 民初土地纠纷案件判决依据解析 ——以《江苏省司法汇报》和《司法公报》为分析对象 牛锦红 内容提要 民国初年的土地纠纷案件数量众多,司法机关对土地纠纷的审判很重视, 一些重要的判词刊载在《司法公报》与《江苏省司法汇报》上。从判词明显看出,民初江苏地 方法院和最高法院都尽量按照法律规则对土地案件进行判决,同时灵活运用契约、习惯、法 理、司法判例和司法解释等多样性的判决依据。民初土地纠纷案件判决依据的多样性与传 统法向近代法的转型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民初媒体所关注的土地纠纷这一极具中国特色 的案件类型进行研究,分析民初江苏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对土地案件审判的依据,可以从 微观角度观察近代中西法律磨合过程中司法改革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 民初 土地纠纷 判决依据 习惯 多样性 牛锦红,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210093 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 223300 一、引 言 土地纠纷是中国传统社会较具特色的民事法律纠纷,但传统司法对于民事诉讼关注过少,由于 “息讼”思想和“务限法”等限制性法律存在,民事诉讼法地位严重失衡。传统土地纠纷案件属于民事 “细故”之领域,多在家族内部解决,故中国学术界将土地纠纷案等民事诉讼定性为“不发达”。20世 [1] 纪初期的中国是“过渡时代”,民国初年政局动荡,传统与现代交织,过去的司法传统受到新的挑战, 法律体系不稳定,法律内容又多有抵触,从而加剧了土地纠纷案件解决的复杂性。随着民国初期土 地私有权的法定化,由土地利益引发的纠纷往往造成严重对立,调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土地纠纷主 要依靠民间自发解决的过程已告结束。值得肯定的是,民国初年以土地纠纷案件为主的民事诉讼已 成为诉讼的主要对象,在《江苏省司法汇报》、《司法公报》、《大理院公报》、《申报》等近代报刊上,以物 权纠纷为主的民事案件报道已逐渐超过传统社会注重的刑事案件。据有关学者统计,民国初年大理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百年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3CFX03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 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中国运河流域土地权属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SJB820002)阶段性成果。 [1]梁启超:《过渡时代论》,《清议报》1901年6月26日。 - 156 - 民初土地纠纷案件判决依据解析 院关于所有权的判例共有130项,其中涉及不动产所有权的判例共124项,反映了当时土地、房屋等 [1] 不动产物权纠纷案件较多 。从当时报刊对于民事案件的报道来看,涉及土地纠纷的案件占主要地 位,如1922年12月29日的《申报》“公布栏”刊载了江苏各地审判厅判决的案件名称和主文,民事案件 [2] 共有7件,其中涉及田地纠纷的就有4件 。可见,民初的土地纠纷案件由司法机关处理的机会提升, 较传统“细故”的处理模式发生了变化,而此类案件判决依据的多样性也凸显出民初各级法院司法审 判的独特之处。 二、民初江苏地方土地纠纷案件的判决依据 民国初年的地方法院审判除依据《民律草案》与《民事诉讼法草案》外,还参照各国文明法律、法 理与地方习惯等,判决依据极不统一。如1912年《江苏省司法汇报》刊载的土地纠纷案件共7件,分 别是:常熟地方审判厅判决的“袁寿康同妻钱寿玉呈诉钱关福霸产殴尊案”,其判决依据是“依本省习 惯和外国法理”;镇江地方审判厅判决的“高文斗控卢锦泉拖欠地价叩求讯追案”,其判决依据是“依 契约和斟酌习惯”;华亭地方审判厅判决的“董桢祥诉董颂生拉租案”,其判决依据是“按文明国法律、 斟酌旧时之习惯和法理”;山阳地方审判厅判决的“葛保魏呈诉葛保田捏据强吞叩赏请断案”,其判决 [3] 依据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