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对麦-玉轮作体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PDF

氮肥对麦-玉轮作体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1) doi:10.11838/sfsc.1673-6257.18144 氮肥对麦- 玉轮作体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1 1 1 1 1 1* 2 席吉龙 ,李永山 ,王 珂 ,杨 娜 ,郝佳丽 ,张建诚 ,武雪萍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 运城 0440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为了评价氮肥周年运筹对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体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氮肥提供科 学依据。2015~2017年在山西运城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肥水平下两季作物氮肥配比对小麦-玉 米轮作体系中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周年氮肥投入水平(300、450、600   kg/hm2 ),3种小麦玉米氮肥分配比例(4∶6、5∶5、6∶4),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单季作 物产量均以450 kg/hm2 水平最高,且施肥量过多均不利于单季作物粒重的增加。周年作物产量以中氮水平450   kg/hm2 下氮肥按5∶5分配在麦、玉两季时产量最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生物量、植株总吸氮量不断增加, 而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反而降低。氮肥利用率以施氮450 kg/hm2 水平 最高,且在中高氮水平下,氮肥一半或重施在小麦上,更有利于作物周年生物量的增加和作物氮素吸收与利 用。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周年施氮以450 kg/hm 而且小麦玉米分配比例为5∶5效果 2 最佳。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年氮肥运筹;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分配比例 氮素在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  依据。 [1] 用 。氮肥是粮食增产的主要肥力因素,对粮食 1 材料与方法 产量增加的贡献率达40%左右,粮食产量的提高 [2] 往往依靠氮肥大量投入 。目前,我国氮肥施用 1.1 研究区概况 量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及肥料利用率明 试验位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牛家凹 显下降,氮肥利用率已由20世纪末的35%,下降 农场,试验地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 [3-5] 到目前的27% 。因此,氮肥的合理施用成为农 温在12.6℃左右,年均降水量498 mm,全年降雨 [6] 业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前人研 集中在夏秋季(6~9月),无霜期212 d。土壤类 究多集中于施肥量、施肥时期以及施肥方式对单季 型为壤质褐土,播前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14 g/kg, 作物的影响[7-12],两季作物间氮肥分配比例对轮 全氮为0.95 g/kg,有效磷为15.4 mg/kg,速效钾为 作体系中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利用 181 mg/kg。 [6,13-14] 效率的影响也有报道 。但把冬小麦、夏玉 1.2 试验设计 米轮作种植体系作为整体,来统筹考虑周年适宜施 田间试验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 氮量与配比模式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山西省 种植体系为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供试冬 运城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对象,研究在 小麦品种为晋麦84,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冬小 不同施氮肥水平下两季作物氮肥配比对轮作体系中 麦于每年10月播种,次年6月收获,夏玉米于6 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 月播种,当年10月收获。试验设置3个氮肥投入 该体系的氮肥合理施用与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  水平(每年300、450、600 kg/hm2 )和3种冬小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