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优质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pptVIP

五年级下语文优质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下语文优质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

古诗两首; 美丽的西湖曾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名臣高士。唐代以来,名臣李泌、诗人白居易、文学家苏东坡在此为官;北宋的诗人林和靖在此隐居,植梅放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家喻户晓、充满智慧的活佛济公,书画家李叔同都在此修行过。而以西湖景色为题材的古诗更是多且美。本课的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西湖六月的景色。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西湖醉人的美景吧!;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2.字词整合;多音字;重难点词语;(1)读课文,试着填一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西湖忽雨忽晴的变幻景象,表现了(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 )的( )美景,表达了( )。;(2)中心思想;二、再读课文;2.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写六月西湖的景色,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不同点:(1)内容不同。第一首写的是风雨天的景色——疾雨急来急去,令人惊叹;第二首写的是晴天的景色——莲叶荷花壮美,令人惊喜。(2)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重在写西湖之水,描写的是动态美,重在写景;第二首重在写“莲叶”“荷花”,描写的是静态美,重在抒情。;三、精读课文;点拨: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意: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望湖楼下水天一色,一片汪洋。此句写景象之奇,“忽”字表现了夏天天气变化之快。风吹雨急去,望湖楼下汪洋一片,令人称奇。]; 点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这时的风景和四季不相同。这两句诗看似脱口而出,没有直接描写西湖美景,实则是诗人大惊大喜之余最直接的感受,赞叹的语气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点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解:诗意:你看——与天相接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格外红艳。这两句是写景,写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叶与荷花的壮美。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际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了莲叶之无穷,又渲染了天地之广阔。];四、互动反馈;语言积累;五、随堂练习;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谢谢!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