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Contents Hot Tip 动脉血标本采集 一、目的: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 Diagram 动脉血标本采集 二、适应征: 1.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 2.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 3.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 三、禁忌征:无绝对禁忌征。 Cycle Diagram 动脉血标本采集 四、操作前准备用物:碘伏消毒棉签、无菌干棉签、弯盘、砂轮、2ml或5ml注射器、橡皮塞、肝素抗凝剂,或使用一次性血气针。 采血部位选择 1.桡动脉 2.肱动脉 3.股动脉 4.足背动脉 采血部位选择 1. 桡动脉 定位:解剖位置表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即腕横纹上1—2cm处。 特点:易触及搏动,皮下脂肪少,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 采血时只需暴露前臂的1/2,平卧位、半卧位坐位均可。从而有效减少操作时间,为抢救争取时间。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血肿的发生率。 桡动脉 2.肱动脉 定位: 上臂内侧下1/3,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明显处,以肘部皮肤皱褶稍上处(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 特点:位置表浅,动脉管径较粗,搏动易触及,不受体位限制,患者暴露部位少,医护人员操作方便,方便观察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家属及患者容易接受。 肱动脉 股动脉 定位: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体表连线的中点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处为股动脉穿刺点。 特点:管径粗,动脉压力较高,血流量大,搏动较易触及,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止血时按压力度要大,止血时间较长。且病人及家属不易接受。较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患者。 股动脉 足背动脉 定位 :足背动脉的通过处足背内、外踝的中点,在第1、第2趾骨之间通过 特点:解剖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不易滑动,患者容易配合,按压方便。但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 足背动脉 Diagram 动脉血标本采集 方法: 采血方法: (1)可应用动脉血气穿刺针直接抽取(需预设需要量)。也可用注射器抽取6250U/ml肝素钠0.2ml,转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气泡后抽取。 (2)选动脉穿刺部位,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5cm)和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Diagram 动脉血标本采集 (3)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动脉(因人而异),右手持注射器。穿刺成功则血自动流入针管内,色鲜红,采血1-2ml即可。 (4)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若注射器内有气泡,应尽快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可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用无菌干棉签压迫穿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15分钟。 Diagram Diagram 采集注意事项 一、注意事项: 1.取动脉血液必须防止空气混入。 2.标本采集好后应立即送检,送检途中轻轻转动采血针,防止凝血。 3.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要注明采血时间、体温、患者吸氧方法、氧浓度、机械呼吸的各种参数等。 Diagram 采集注意事项 4.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注意自身防护。 5.穿刺部位应当压迫至不出血为止。 6.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分钟后再取血,吸痰后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再取血,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Marketing Diagram 采集注意事项 二、体会: 1. 综合选择最佳采血部位及清醒病人采血前的沟通 2.尽量减少病人疼痛(进针角度、针尖粗细选择、皮肤绷紧程度) 3.安全止血,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服用抗凝剂,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延长压迫时间,直至确无出血,方可松手离开。 Diagram 采集注意事项 4.股动脉管径粗,采血成功率高,但位置较深且与静脉伴行,受体位影响病人接受程度低。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不会出现神经反射性血压和心率降低。肱动脉管径较粗,但有静脉伴行且周围软组织较多,不易压迫止血,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较低,可用于与桡动脉的交替穿刺以减少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的损伤。 以上几种动脉穿刺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护理人员采用哪种方法采血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出准确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动脉进行动脉采血,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