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盘水市部分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的原因及干预
谭 怡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心理研究室 贵州 水城 553004
摘要:通过对六盘水市中学生的自残自虐行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多种多样。造成的原因有:童年的创伤、现实的压抑、关注的需要、人格因素、生理因素和青春期的特殊心理。可采用正确归因、学校疏导、家庭配合和社会关注的干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
关键词:中学生 自残自虐行为 原因 干预
原以为自残自虐仅仅是极少数人的一种反常行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不断的报道自残自虐事件,而大多发生于青少年。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40﹪,属于心理不正常倾向的占22﹪,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①“高达43.7﹪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3﹪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② 为此,对六盘水市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
自残自虐行为的定义
目前,自残自虐行为的定义,研究者各自有独特的见解,综合各相关文献,可归纳为:自残自虐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的,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为逃避冲突的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
六盘水市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调查
(一)对象:市三中(高中) 水城县二中(初中)共6个年级,分层抽样(包括男女) 共600人
初一:100人 初二:100人 初三:100人
高一:100人 高二:100人 高三:100人
`(二)方法:问卷调查 谈话法
采用团体问卷
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残自虐行为量表”(参考了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林足新老师的“自我伤害行为筛选量表”),共计20题,总分20分,用“是”“否”记分。
对学生做如下说明,根据最近半年你的实际感觉,选择情况与你相符的答案,“是”记1分,“否”记0分。请不要有所顾忌,不记名。
调查结果:发出问卷600份 收回问卷531份
0分------5分
6分------10分
11分------15分
16分-----20分
初一
63﹪
23﹪
9﹪
5﹪
初二
64﹪
22﹪
10﹪
3﹪
初三
54﹪
21﹪
17﹪
8﹪
高一
56﹪
19﹪
18﹪
7﹪
高二
68﹪
10﹪
13﹪
9﹪
高三
50﹪
18﹪
21﹪
11﹪
记分方式以总分记,所得分值越高,表示自我伤害行为越多。
此外,在收回的531份问卷中,1)有9份问卷,全为否,即0分;2)有12份问卷得分在18分以上:3)有近35﹪的问卷得分在6分----15分。
谈话法
与16个分值在10分---20分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谈话。
(三)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六盘水市中学生大约有7﹪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自虐行为;有16.67﹪的人有自残自虐行为倾向,虽比全国的23﹪低,但这不排除第一我取样地域的狭窄和偶然性,第二,地方的个别差异性。但16.67﹪这个比例在心理问题中是个不小的比例。
从谈话中得出,中学生对这种行为不以为然,轻视生命,且有一种时尚和“酷”的心态,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这在心理问题中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人得不到及时的干预,会诱发很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严重的引响。
自残自虐行为的表现
自残的行为有,撞击头部,击打自己的脸,拉扯头发,切割皮肤,火烧,拧自己的腿部、胳膊,削发,过量服用药物等。
自虐的行为有躯体自虐和精神自虐。躯体自虐与自残行为相似。精神自虐有苛刻自己,多付出,少享受,以痛苦为乐,在不断的冲突中体验暂时的快感。
自残自虐行为的原因
童年的创伤
日本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和少年时期遭受过精神暴力的人,实施割腕等自残行为的风险约是普通人的9倍,经历过家庭破裂或在学校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也较容易自残。
在访谈中发现,不少自残自虐的青少年,都有过童年的不幸。如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暴力,在学校常受侮辱、嘲弄等,自卑心理严重,自我价值感低。童年的不幸致使长大后对自己的否定固化到脑海里,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当压力困难出现时,就不自觉的采用自残自虐的消极方式来解决问题。
现实的压抑
人的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生活节奏快学习负担重,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承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父母不切实际过高的期望中,不停的受挫,体验着挫败感,常常感到无助、无能,时间长了就会失控和绝望,产生心理危机,部分学生就会通过惩罚自己来处理问题,即把感情的痛苦转化为身体的一种形式,以减轻情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愤懑和紧张,从而防止自己做出更糟糕的事情。
引起亲人的注意
有的孩子是因为被父母、朋友在情感上忽视,长期得不到他人的关注,找不到有效的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