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通读小说,把握整体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从小弗郎士的心理感受和对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感受语言对于国家和民族存亡的重要性,体会母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唤起对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幻灯片显示,老师深情朗诵:
最后一课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
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大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 最后晚餐
当国土沦陷,一样的爱国感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富有的内涵一样能够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二、作者、背景及文体简介
1.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 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
家庭,15 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 13 部长篇小说、4 部
短篇小说集和 1 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
声誉。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
《月曜日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
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最后一课》是作者于 1873 年写的。
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2. 介绍时代背景
1870 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
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
割地赔款,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
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
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3. 文体
本文从体裁上来看是小说。
小说是叙事性文学的一种,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
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回忆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小说三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一)老师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把你在预习时没注意到的生字勾画下来,同时也要感知文意。
检测预习和听读的效果,读一读幻灯片上的词语。
掌握重点词语解释。
惩罚:处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理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依照你的理由,为这篇小说划分段落。
(提示:结构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可以,只要是能自圆其说即可)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都板书到黑板上。如: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
排情节。可分为三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
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
一课”的结束。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提示 1: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是从情节入手分析
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节课我们主
要来分析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作者是抓住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的变化
(心理描写)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对小弗郎士的描写从 1—23 段。下面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进行研讨: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2:
第一组——在上学的路上(1—6)
第二组——上课时(7—23)
第三组对前两组进行补充,并根据前两组的回答总结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好了,现在请你找出你这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小组进行讨论,老师深入到学生当中,为学生进行疑问解答。
(二)学生展示成果,第三组进行补充,老师适时提出问题并点拨,使小弗郎士的形象更丰满。
(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