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水冷式表冷器试验方法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调用水冷式表冷器试验方法的研究 提要 本文以正交试验设计的理论为基础,介绍空调用水冷 式表冷器的热工性能试验方法,回归出另一种形式的传热 系数经验公式。该公式较原有经验公式概念清楚、使用方 便、精度较高。该实验方法较常规试验方法完整性更强, 目的性明确,且实验次数较少。一、传热系数经验公式的 数学模型 目前,水冷式表冷器的传热系数K多整理成以下形式 的经验公式: (1) 式中:vy为迎面风速,3为水流速,§为析湿系数,A、 B、m、n为实验系数和指数。 这个公式物理概念比较明确,但应用起来不太方便, 而且对于校核性计算,析湿系数E事先也不确立。经过对 各种形式的水冷式表冷器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 传热系数K值可以分别回归成表冷器进口湿球温度tsl,迎 面风速vy,进水温度twl,和通过表冷器的水流速3的指数 形式的经验公式,且线性相关很好。例如,对于YD75型诱 导器所用水冷式表冷器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K值的 经验公式可整理如下: 变风量试验工况:(进风干球温度tl=25°C,进风 湿球温度tsl=°C,水初温twl=10°C,水量W=400kg/h) vyK测相关系数R= 变水量试验工况:(tl=2 5°C, tsl=°C, t wl=10°C, 风量G a=/h) 3 K测K= w相关系数R= 变 tsl 试验工况:(tl=25°C, W=400kg/h,Ga=/h) tsll8K测相关系数R= 变进水温度试验工况:(t 1=25 °C, tsl=18°C, G a=/h, W=400 kg/h) twlK测相关系数R=- 根据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将水冷式表冷器的传热系 数K值经验公式的数学模型确定为: (2 ) 式中CtO, C tl, Ct2, Ct3 , Ct4是回归出的系数或指 数。 由于t si, vy, twl, 3都是影响水冷式表冷器的外部 参数,如果将被测试的表冷器看成一个黑匣子,则tl, t si, twl, vy,和s是其输入参数,而K或冷量Q为其输出 参数,如图1表示。 输入参数是影响水冷式表冷器K值的外部参数,而影 响K值的其它诸因素,即表冷器的片型、片材、管材、肋 管的结构型式、片间距以及加工工艺等则表现在黑匣子的 内部。而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正好说明通过实验确定水 冷式表冷器K值经验公式的必要性。外部参数tl, tsl是表 冷器进口的空气参数,用它们可以确定表冷器进口空气状 态的焰值il。由于在空调应用范围t si与il间有一定的 关系,所以可用tsl代替进口空气参数。这样不仅可减少 试验工作量,且消除了交互作用的影响。因而有可能用K=f (tsl, vy , twl, 3)代替原来的 K=f (vy, g , 3)函 数关系,作为传热系数K的数学模型。与原来的模型比 较,该模型有以下几个优点: tsl, vy, twl, 3四个参数都是水冷式表冷器的 直观输入变量,而析湿系数E是不易确定的间接参数,确 切地说,它也是黑匣子的输出结果,而不是输入参数。 上述四个变量都是独立的,而E是vy, co, tsl, twl的相关变量。 从使用角度看公式(2)比公式(1)要方便得多。 二、正交试验设计 如果对方程式(2)进行对数变换则有: lnK=ln CO+Cllntsl +C21nvy+C3 lntwl+C41n 3 (3) 令 y=l nK, xl=lnts 1, x2=lnvy, x3=lntwl, x 4=lno, bO=l nCO, bi=ci, (i=l, 2, 3, 4 ) 则公式(3)可写成: (4) 上式为一个四元线性方程,因而水冷式表冷器的试验 设计就变成了多元线性回归问题。 依据正交试验回归理论,多元线性回归可采用二水平 的正交表安排试验工况点。由于这里有四个因子(输入参 数),因此,若进行全面试验,可选用L16 (215)正交表, 若采用1/2实施试验,可选用L8 (27)正交表,也可选用 最优饱和型设计L5 (24)表。由于四因子的正交表的试验 工况点分布在四维空间上,难以用图形表示,我们将采用 三因子全面试验设计和饱和型设计实施方案来说明正交试 验设计的合理性。 假定试验因子为xl, x2 , x3,试验因子的区间上限定 1〃水平,下限定为〃T〃水平,中间为〃0〃水平,则按L8 (27)正交表,全面试验工况点安排如表1: 表1 试验工况因子xlx2x31 2 3 4 6 7 8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按L4 (2 3)正交表饱和型设计试验工况点安排如表2 : 试验工况因子xlx 2x31 2 3 4 1 1 -1 -1 1 -1 1 -1 1 若将试验工况表示在一个六面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