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诸子“辞”“理”之辩的理论范畴与文学实践.pdfVIP

先秦两汉诸子“辞”“理”之辩的理论范畴与文学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F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 文 史 哲 JOURNAL 2013年第3期(总第336期) No.3。2013(SerialNo.336) 先秦两汉诸子“辞’’“理’’之辩的理论范畴与文学实践 孙少华 摘要:先秦两汉诸子文学,有“尚辞”、“明理”之辩,二者是先秦两汉诸子基本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辞”、“理”与后世的“辞采”、“内容”并不完全一一对应;二者成 为品评文学的基本标准,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辞”、“理”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比重,造成了文学作品 的不同风格与文学特征。从文学实践价值来看,早期儒家、道家提倡“以理为尚”,反对“繁辞富说”。战国 末年,游士兴起,骋辞之辩,使诸子多“辞胜于理”之文。荀子、屈原之赋,“辞”、“理”兼重而“辞”胜于“理”。 宋玉、景差等人骋辞使气,首开“尚辞”之风。入汉以后,赋家承宋、景余绪,枚乘、司马相如等人大开“尚辞” 一路;陆贾、贾谊、刘向等人,则开“适辨一理”一途。扬雄始“尚辞”,终“明理”,拈出“事辞相称”的概念,为 东汉赋家指明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向。桓谭、班固、张衡等人,即承扬雄晚年“事辞相称”思想而来。 关键词:诸子文学;尚辞;明理;理不胜辞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辞”、“理”是一对非常重要的文学命题,二者对中国学术与文学的影响,是 深远而持久的。一般说来,先秦两汉时期的“辞”、“理”,大致与后世文学命题中的“词采”(或“文辞”) 与“内容”形成对应关系,或者笼统地概括为“形式”与“内容”。先秦以降,“辞”、“理”的文学理论范畴 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理”的变化要比“辞”复杂与深刻得多。就“理”而言,较其范畴为小的文学 命题,会不断被灌注其中;较其范畴为大者,则又不断在“理”的基础上得以衍生与拓展。 先秦诸子文学,往往比较关注著书立说时的“辞”、“理”问题。儒家最爱将“理”与“情”、“礼”联系 起来,对“辞”、“理”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阐释。时至战国,诸子对辞、理的论说渐趋深刻;与时事变幻 及游说之风相联系,多将二者与“辩”这一概念联系起来。秦汉之际,诸子对辞、理进行了辩证总结。 辞、理之辩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价值。 一、诸子对“辞’’“理的阐释及其文学规定性 先秦诸子的辞、理之辩,有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辞、理的内在关系而言,从行人辞令 的“辞尚体要”,到诸子之士游说诸侯的繁辞富说、踵事增华、辩而不“理”,再到后世文学的“辞理俱 爽”,体现了辞、理之辩的内在逻辑发展与实践过程。 何为“辞”?《说文解字》:“辞,说也。”或作“讼也”①。先秦时期的“辞”,可以指人们言谈之“说 辞”,也可以指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的文学作品中的“言辞”、“辞说”、“言语”及其后来形成的“辞采”, 等等,刘勰《文心雕龙》有时候还以“辞”来代指文章。可见,仅仅用后世文学中的“辞采”一语,尚不足 以完全涵盖先秦“辞”的全部内涵。如果按照《墨子·非命中》“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的说 作者简介:孙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73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孔丛子》的文献价值与秦汉子书的学术传统研究”(10CZW021)的阶段性成果。 ①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42页。 万方数据 先秦两汉诸子“辞”“理”之辩的理论范畴与文学实践 137 法,先秦对“文学”的理解是非常广泛的。本文所谈“辞”,无论它们的实际含义如何,皆以广义的“文 学”涵盖之。 先秦诸子对“辞”的文学要求,各有不同。但“辞寡”的观念,产生较早。《尚书·毕命》称:“政贵 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①《毕命》成书时间或有争议,但这里提出的“辞尚体要”观念,则属于先 秦。这种“体要”,当然有简洁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