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_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pdfVIP

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_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 史 哲 J坝瓜NAI,OFI,IT隙舡I瓜E,HI侧iYANDPHI脚HY 2008年第1期(总第304期) No。1,2008(SenalNo.a04) 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 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 桑 兵 摘要:近代以来,分科治学,已成体制,纵横两面,相互隔膜。所做学问,或许符合后出外采的学科轨 射,却不理解前人的习惯做派。诩为占领削高点的专家之学,渐成割据分封,画地为牢,而占山为王与落草 为寇实无二致。至于所谓跨学科,则往往是坐井观天,或踉跄跳跃,以局部求通论,以归纳代贯通,势必以 偏概全,看朱成碧。分科治学之下,学人的眼界日趋狭隘,没有成竹在胸,难免盲人摸象,无法庖丁解丰;刻 舟求剑、缘木求鱼之事,日益习以为常,甚至天经地义。博而后约,以专致精,由精求通,整体之下探究局 部,仍为治学取法乎上的不二法门。如此,才能接续前贤的未竞之业,以免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将 天边的浮云误认作树林,或以找漏洞、寻破绽、钻空子、对着干为治学的正道坦途。 关键词:分科治学;细碎化;整体性;贯通 近年所治,一般以为所谓学术史,鄙意则宁 逸斜出为创新超越,以致无知者无畏。沿着前 可名之曰学人的历史。二者之间,分别显然。 贤开辟的大道正途,接着往下傲,以免日暮时分 前者偏重于专门史的画地为牢,后者则力求破 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如此取径,看似迂远艰难, 除分科治学的畛域,以及种种后出外来的条理 放眼长量,恰是捷径坦途。 系统的成见,将对象作为整体历史的一部分,不 治学的大道,是继续前贤的未竟之业,聚沙 仅由学人见学术,也见其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 积薪,继长增高,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自然登 活动及联系;前者以今意己意揣度前人言行及 高望远。所以,接着做比找漏洞、寻破绽、钻空 相关事物,后者尽可能约束因缘近代教育和知 子、对着干难度更大,也更具挑战性,却是治学 识转型而来、从习以为常变成天经地义的先人 的必由之路。历史上能够披沙拣金留下来的人 为主,努力回到时空特定的历史现场,把握各类 物大都天赋异禀,兼有奇缘,又下苦功,读完书 乃至各个特定人物的思维行为方式,并以历史 再做学问,功力深湛,体大思精,见高识远,接近 演化的态度方式看待前人前事的位置及其相互 理解诚非易事,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守成亦难, 关系。 遑论超越。妄者不察,不能为己之后为人,先因 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缘由有三: 而后创,存心以立异为捷径,一味读前人未见之 其一,了解前人已知,以及如何知,为何如 书,治前人不治之学。看似开天辟地,实则趋易 此这般认知,避免以不知为无有,或拾人唾余, 避难,而美其名日创新进步,为超过前人,岂非 或重蹈覆辙,或以凿空捣隙为填补空白,或以横 贻笑大方。 作者简介:桑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广东广州51027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中期成果, 近著《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的绪论,该书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万方数据 24 文史哲·2008年第1期 社会变动的加剧加速,使得学术取径由先 上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世风与学风大幅度转 因后创转向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成为哗众取宠 移的影响,不能完全归因于学术本身的变动,无 以致众从的有效手段,学术难免偏离正道常轨。 独有偶,治学几乎得到新旧各方一致推重的王 1919年3月,王国维写了《沈乙庵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