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新诠--王国维的早期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品评.pdfVIP

“古雅”新诠--王国维的早期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品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瞅祥龙——王国维的早期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品评 .1上..L 日lJ 舌 真J下意义上的东西方美术交流是从明术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开始的,他在给万 历皇帝的贡礼中包括有圣母像两幅和天主像一幅,这是最早的关于油画进入中国 的记载。这种极度写实的艺术深深的吸引了当时人好奇的目光,因此,此后更多 地传教士都以圣像油画作为礼物携来东土,于是最初作为礼品的西方艺术纷至沓 来。 众所周知,到了清乾隆朝,西洋画家风靡宫廷,并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专擅 海西画的中国画家。但事实上,这种以郎士宁、王志诚等西方传教士画家和以焦 秉贞、金廷标等中国宫廷画家所组成的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虽然在宫廷中成为了 主导趣味,但是在根本上似乎仍不能为统治者所接受,更没有被文人所容纳。所 以我们看到随着嘉庆皇帝的即位,朝廷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禁教政策。郎世宁去世 后,海西画风在宫廷内亦随之风采不再,轰轰烈烈200余年的天主教在华事业以 及作为传教媒介的西方绘画自此一蹶不振,而本来就没有在民间播下多少种子的 西洋画风,此时更是如过眼烟云,消逝的了无痕迹。 1875年,办即光绪元年,中国开始派遣驻外使节。首次派出的外交官是驻 美的陈兰彬和驻欧的郭嵩焘。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外交官和游学人员开始跨出 国门,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以图富民强国。但奇怪的是,这批最能代表着中国 的知识精英怀着好奇又迫切的心情,在国外追逐着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的时候, 很遗憾,对艺术的追寻却并不在此列。他们眼中惊羡的唯有那些冷冰冰的舰船大 炮,他们显然并没有觉悟到对于文化和思想层面的学习的根本重要性。无论是薛 福成还是黎庶昌,虽然他们都在自己的西洋笔记中提到过西洋绘画,但除了惊讶、 啧叹逼真外,他们和百年前邹一桂们的观点并无二致。而更多的人,甚至都不屑 把看到的西洋艺术记上一笔,直到1901年康有为游历欧洲。 康有为是第一位对西方艺术极为重视并把它提高到对工商业和国家兴盛有 密切关系的人。与此同时,在国内先有严复,再有王国维,后有鲁迅等也开始译 介传播西方的文学、哲学、艺术思想。这其中,尤以王国维的对哲学艺术的传播 最巨。但他又不仅限于译介,更以此为基础,再创自己的学术思想,并把它应用 于中国学术问题的研究。本文关于王国维的探讨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耿祥龙—一王国维的早期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品评 大约在1905年静后,王国维为即将去欧洲留学的日本友人狩野博士写了一 首长长的赠诗。其中有这样几句: 自言读书知求是,但有心印无雷同. 我亦半生苦泛滥,异同坚白随所攻。 多更忧患阅陵谷,始知斯道齐衡嵩. 坐待归来振疲俗,毋令后世羞儒生. 生逢乱世,罹遭苦难,亲人离世,前途乖舛,对于此时的王国维来说,可谓 是真正的家国不幸!这里王国维所说的“始知斯道齐衡嵩”的“斯道’’指的就是 西方的哲学美术。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下,能够敏锐又前瞻的看到通常被当作“无用”的艺 术于国于民实乃具有大用,这是难得的,更是非凡的。而这些非大学问者,大知 识分子不能为。在此我必须引用梁启超的一段话作为注脚: 正统派所治之学,为有用耶?为无用耶?此甚难言。试持以与现代世界诸学 科比较,则其大部分属于无用,此无可讳言也.虽然,有用无用云者,不过相对 的名词.老子日:“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此言乎以无用为用也。 循斯义也,则凡真学者之态度,皆当为学问而治学问;夫用之云者,以所用为目 的,学问贝lj为达此目的之一手段也;为学问而治学问者,学问即日的,故更无有 用无用之可言.庄子称:“不龟手之药,或以霸,或不免于济游ji9|6”,此言乎为用 不为用,存乎其人也.循斯义也,则同是一学,在某时某地某人治之为极无用者, 易时易地易人治之,可变为极有用,是故难言也。其实就纯粹的学者之见地论之, 只当问成为学不成为学,不必问有用与无用,非如此则学问不能独立,不能发达. 夫清学派固能成为学者也,其在我国文化史上有价值者以此.1 以上这段话引自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写于民国九年,去王国维治西 方学术十数年了。虽然梁说这段话的背景针对的是清代朴学“无用之用”的问题, 但这分明也是对王国维艺术观的论定。学术的精神和旨趣是相通的,学术不必求 与一时风尚相适合,正如章学诚所言“且显晦时也,穷通命也,才之生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