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周刊》生活方式观-还有多少中国味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岳川教授一次讲座时提出要“输出中国”,台下立即有人站起来说:“王教授谬也,现在中国哪还有东西输出?”王一想也是:照照镜子,我们的发型是西式的,眼镜是西式的,衣服是西式的,皮鞋是西式的,全身上下全盘西化。再者,我们看的书是西式的,用的语式是西式的——钱钟书文言体的《管锥编》是中式写作的绝版——写作用的电脑是西式的。我们内心的节律、生活的节奏,朝九晚五、急急火火,通通都是西式的——“还有多少中国味”?
当下,手机、电视、互联网各种通路,将中国人强行卷入一种全球化格式,生活方式每天都在刷新人们的思维。
????生活方式对《新周刊》来说有着两重意义:
????一方面,生活方式是《新周刊》解析社会趋势的视角,也是方法论。或者,《新周刊》社会学的核心是生活方式社会学。无论是点评城市魅力、批判电视、观察世代、分析阶层。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也是《新周刊》的专题内容。从“找个地方躲起来”、“住得像个人样”、“我反对”、“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到“生活方式创意榜”,可以说,每一期专题都多多少少与生活方式相关。只是,杂志小心规避着流行的时尚路线,刻意寻求自己的发言方式。
? ?时尚杂志造梦抓住两个对象,一个是小资,另一个是白领。
?????消费者成为十足的符号化消费牺牲品。《世界时装之苑》如何评说:“品位是一个过去、现在生活的全部展现,你是谁,你就有怎样的品位,你逃也逃不脱,说也说不清。”???
?——因而,小资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调,一个区隔标准
——其次,白领也不是一种职业,作为职业标签并无学术依据,它的大热却超越了所有职业标签,具有现实合理性。与白领联用的是“时尚”。
《时尚》们教会了我们什么?
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片教会了新兴中产阶层如何有品位。时尚背后的力量是对西式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欲望。
《时尚》还教会了中国人消费主义。消费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炫耀财富;消费是支付能力的表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被嵌入商品包装中的品位、格调和广告所暗示的潜能。
?亚洲新兴阶层们所津津乐道的高尚生活方式,不过是西方传媒集团贩卖的西式时尚的亚洲版。新兴的中产们为西式时尚提供庞大的人口基础,是新中产和小资情调支撑了西方时尚品牌和奢侈消费。
????老子可能最早意识到大城市的到来会对人性构成威胁,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人居。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一个地球生活”社区模板,人口规模5000到15000,遵守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交通、可持续材料、本地食品、水低耗、动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快乐健康生活方式等10项原则。与老子“小国寡民”几近。
??? 杂志某期“中国欲望榜”调查中,新浪网民是这样给“中国梦”排序的:第一位“更多的钱”,第二位“环游全世界”,第三位“中国世界第一”,第四位“开名车”,第五位“住别墅”(2006年)。
????中国的爆炸式需求将改变世界。地球一半的水泥,一半的铝,20%的石油与30%煤碳的增量都被中国消耗掉。大片热带雨林变成地板铺进了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家。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先生的“谁来养活中国”命题变成了“谁来供应中国”。
? 西式生活方式不可求,中式传统生活方式又回不去。邯郸学步的中国人顾此失彼,首鼠两端,以致成了拉封丹的驴,两边的草不知吃哪一堆,几近饿死。
????《新周刊》提出的“生活方式创意榜”鼓励大家寻求第三条道路,事实上有觉悟的西方人士也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以健康、创新、前瞻为标准,倡导有趣、风格化、个性化、又不失纯朴的生活,拒绝随大流、充当牺牲品。然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生活方式”始终“创意”不起来,现实仍然强大到无以反抗。
??? “Modern”(现代)一词,总是等同于“有效率的”、“快速的”。现代主义则等同于潮流与时尚。现代化的未来图景是高楼、汽车、病毒、荒漠还是沙尘暴?觉醒的西方人士开始看重“简单生活”,把家搬到乡村,自钉木板房,不使用过多电器,挣有限的“薪水”,充分享受大自然中的空气、阳光。这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简单生活”被社会学家列为未来大趋势之一。“更少即是更多”。如果中国的新兴中产们跳不出西式现代化的怪圈,就永远沦为那个在工作压力下忙活到“25点”、“睡不着”的“伪中产”。
????快乐或幸福是最飘忽不定的人类概念。社会学家郑也夫甚至认为这些概念无法定义,人生的目标也不是快乐或幸福。依郑的归纳人生有三大追求:舒适(生理方面),刺激(心灵空虚),炫耀(就是牛B)——凡超出实际需要而带象征意味的就属炫耀,一种来自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可持续性快乐或幸福,学界用了另一个词“国民幸福总产值”,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3000~5000美元)后,快乐效应开始递减。GNP理念最先由佛国不丹提出,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