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2课_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 旗袍走向世界 一、“断发易服”—服饰的变化 1、表现: 2、原因: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一、“断发易服”—服饰的变化 1、原因: 2、概况: 3、影响: 答案 (1)主要从事织染和饮食。 (2)男女一起在工厂里工作,有违传统的道德观念; 放工后大批女工涌上街头,有失体统;妇女的体能不适 合进行现代工业生产;中国妇女文化水平低下,不能从 事体面的工作。 不正确。从材料一,1914年的情况来看,女工的数量已 经占全部工人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妇女走进社会 从事工作是时代的潮流;材料二主要是从传统封建的角 度反对妇女从事工作,这是落后的道德观念在作祟;材 料三认为妇女的身体特点不适合现代工业,事实证明在 许多行业妇女发挥的作用优于男性;中国妇女的文化水 平低是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随着教育的 普及,妇女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于男性。 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的直接原因 是( ) A 西方服饰传入中国 B 人们厌倦了传统服装 C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D 晚清政府的提倡 △巩固练习: A 2、在我国,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 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市场经济观念已改变了我们的传统 B 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 对西方文化不自觉盲目崇拜的结果 D 西方文化对西方传统文化的蚕食 B 3、维新派人士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 ( ) 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B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 民族危机的影响 B 4、维新派人士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 ( ) 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对先进的中国人产生的刺激 B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个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D 甲午战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C 5、下列不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 ) A 中山装 B 旗袍 C 四合院 D 里弄 C [探究]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了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1.(07广东历史)“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10.B 【解析】“一品香”是中国人在上海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开办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反映了近代时期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的影响,地点限定在上海,依据上海被迫开放的事实可以判断B项正确。 出处:据查本诗系海昌太憨生所写《淞滨竹枝词》。选自顾柄权著《上海风俗古迹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海昌太憨生这里所写的的确是辛亥革命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髦。 2007年广东高考 1.(09广东历史)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A、B、D三项都反映出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变化。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09年广东高考 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B C D 解析 A是西服、B是长袍马褂,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中山装只符合中西合璧的特点;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旗袍,应选C。 C 2.据《申报》1912年2月19日报道,湖南湘潭县城“剪辫者已十居其九,闻有一二未剪者不过顽固之乡愚”,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蓄辫陋俗尚未根除 B.清帝虽然退位,但旧的陋俗还未能在短期内消除 C.湘潭县城剪辫者居多的现象与清政府发出的《剪辫通令》的影响有关 D.这是《申报》创刊四十个春秋后的一则报道 解析 《剪辫通令》是民国政府发出的,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是准许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