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管理的系统开发观点-朝阳科技大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資訊管理的系統開發觀點 本章大綱 13.1 資訊系統不同的開發方法 13.2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 13.3 快速的系統開發法:RAD、CBD與Web Service 13.4 使用者自建系統與Enterprise 2.0 13.5 資訊系統的委外分析 13.6 資訊系統的租用與採購 13.7 CMMI:軟體開發能力與成熟度模式 資訊系統不同的開發方法 至於是由組織內部開發或組織外部獲取?則需考慮企業所面臨的情形,簡單的說,例如: 外部獲取vs.內部開發:若不是企業的策略核心、沒有機密性,且企業的資訊資源缺乏或不足以自行開發系統時,就可選擇組織外部的委外方案或直接購買市面上已有的套裝軟體。 SDLC vs. Prototype:組織內部開發有許多不同的方法,若系統需設計嚴謹、規模龐大或效率(Efficiency)要求很高時,則可採用SDLC的方法。 資訊部門vs.使用者:如僅支援個人使用、規模較小的系統,因系統發展容易,而且使用者亦最容易瞭解自身需求,因此可採用使用者自建系統(EUC),或讓使用者創意自由的應用Web 2.0。 圖13-1 IS主要不同的獲取方法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1/9) SDLC的分析 SDLC方法論的主要特色 整個生命週期的階段定義分明 原則上,前一階段完成後,方能開始下一階段的工作,所以亦稱作瀑布模式,取義自瀑布一層一層流下的概念,而雛型開發法則無明顯的階段劃分。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2/9) SDLC的主要步驟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3/9) 三種主要測試方法,說明如下: 單元測試:或稱程式測試,其主要目的是在測試組成一個資訊系統的眾多程式或模組單元其「本身」內部運算是否正確。 系統測試:其主要目的是在測試把所有的程式(模組)整合起來以後,整個系統是否如預期的運作,因為每個單元正確,如果彼此呼叫啟動、傳遞資訊、協調配合不對的話,系統仍然會有問題,此方面的測試準則包括:反應時間快慢、處理尖峰負載的容量大小、回覆機制、重新啟動及人工配合系統的程序等。 接受測試:技術面的測試結束後,接著就是由使用單位來測試此系統合不合乎其實際的使用需求,並由管理單位來審查,因為系統最終還是在支援使用者。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4/9) 系統導入(System Implementation) 直接法:決定在某個時點開始啟用新系統、停用舊系統,兩個系統沒有重疊,優點是成本最省,缺點是如果新系統出問題並無其他替代方案,風險最高。 平行法:為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例如3個月內新舊系統平行使用,避免直接法的缺點。但成本最高,使用者要同時使用兩套系統來處理交易。 階段性轉換:此法指的是針對系統內的某部分功能(例如:訂單功能)先進行轉換,穩定以後在逐步擴大到其他功能。 漸進法:例如剛開始交易量的30%使用新系統,70%使用舊系統;在穩定後調為50%、50%;最後完全穩定後,才100%使用新系統。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5/9) 先導性研究法:先選擇由一個部門,或其中一家分公司執行,可避免在全面使用、系統不穩定所造成的損失。 以上方法各有優缺點,視系統對營運的關鍵性、時間的急迫性、系統的複雜度、新穎性、風險性以及轉換成本高低的不同因素而定。 SDLC的優缺點 SDLC的主要優點 嚴謹的專案與資源的管理,清楚的里程碑與系統文件,較周全的系統分析與設計,較完整的系統測試規劃,開發的系統效率、可靠度、穩定度與安全性較高。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6/9) SDLC的主要缺點 發展時間冗長、使用者參與程度少、SDLC的前段沒有實際的系統雛型可供使用者試驗學習來釐清瞭解其真正的需求、使用者測試評估僅在資訊系統上線的最後階段,錯誤發現太晚、修改成本太高。 SDLC進行的時機 當組織所需要的是大型且複雜的IS時,此時需要對作業流程進行嚴謹的規劃、分析,因此適合用SDLC來進行開發。除此之外,若系統本身傾向結構化,或是系統運作時注重效率、處理的交易量大(如公司基本的交易處理系統),並且對品質管制及系統正確性、穩定度、安全性要求高時,SDLC開發方式亦是最好的選擇。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7/9) 雛型開發法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8/9) 雛型開發法的主要特點與優勢 快速驗證需求 利用實際IS來掌握需求 使用者參與高 可早期發現錯誤 重複發展彈性高 實做中學習、接受程度高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法與雛型開發法(9/9) 雛型開發法的缺點 嚴謹度不夠 文件不完備 太早交貨的問題 觀念的抗拒 雛型開發法的適用時機 資訊需求不清楚:當問題本身、使用者、開發人員、系統及外部環境等因素造成資訊需求不明確時 對使用者需求必須檢定(Validation):當高成本系統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