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药物传递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内药物传递方法的研究进展 1* 1 2# 江荣高 ,王立青 ,杨宗发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30) 中图分类号 R9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3)13-1236-04 DOI 10.6039/j.issn. 1001-0408.2013.13.30 摘 要 目的:介绍脑内药物传递方法,为脑部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对脑内直接给药、选择性破坏血脑屏 障(BBB )、绕过BBB 、跨细胞传递4种给药方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脑内直接给药在临床应用多年,技术成熟、药物浓度 可精确控制,但费用高、需麻醉和住院,药物传递距离有限;选择性破坏BBB ,适用于急性疾病治疗药物的传递,缺点是重复用药 时需反复开孔,且开孔易致毒性物质进入脑内;鼻腔给药、经内耳给药等绕过BBB 方法侵害性较小,但转运剂量和转运效率均很 低;利用BBB 受体系统、转运子和细胞穿膜肽等实现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传递的新方法更具发展前景。 关键词 脑内药物;传递;血脑屏障;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BB )是介于血液-脑/脊髓之间的有选择性通 脑实质部位的扩散缓慢,扩散深度只有1~3mm 。CED 是采 透能力的动态屏障,包括机械屏障、电荷屏障、转运子系统、受 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微导管植入瘤内或瘤腔周围脑组织,持续 体系统、合成酶、分解酶和免疫屏障等。超过98%的小分子 输注微量药物使之在间质内发生对流,从而在肿瘤内达到广 (分子质量<500D )和几乎100%的大分子(分子质量>1kD ) 泛分布。CED 法能将大分子蛋白输送至脑实质内2cm 以上深 都不能通过BBB 。据估计,当前全球有超过15亿人遭受中枢 度,其关注点包括导管数量及其位置、药物的剂型、药物在肿 [2] 神经系统(CNS )疾病的困扰。CNS 药物市场约为全球药品市 瘤内的分布等 。 [1] 1.2 鞘内注射 场的1/3,预计2015年将达到1020亿美元 。为了克服或绕过 BBB 屏障,各种CNS药物转运系统得以迅速发展。2006、2010、 鞘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脑脊液(CSF )中。小分子亲脂 2015年CNS 药物转运系统概况见表1。 性药物可迅速从CSF 移除至全身血液循环,但亲水性大分子 表1 2006、2010、2015年CNS 药物转运系统概况 的清除率很小,因此鞘内注射近年来常作为蛋白和多肽绕过 市场份额,亿美元 BBB 的方法。 药物转运系统 2006 年 2010 年 2015 年(预计) 脑内直接给药临床应用多年,技术成熟,药物浓度可精确 控释制剂 28 31 55 控制;但费用高、需麻醉和住院,药物传递距离有限。 经皮转运 13 19 32 2 选择性破坏BBB 多肽/蛋白技术 13 15 20 注射/植入转运 9 11 20 2.1 渗透破坏 鞘内注射 9 12 14 用渗透剂破坏BBB 的方法已在临床治疗肿瘤时广泛采 经鼻转运 7 8 1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