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谁为袖手旁观客
搜狐的编辑约我写篇回顾2012年重大新闻事件的评论。打了三天腹稿,此刻(12月29日20点)开机却心存犹豫: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谁知2012年最后的两天会不会出现更HI人的奇事怪事呢?比如,昨天报道郑州有个翟姓90后的“房妹”坐拥11套经适房,原来她爸不是李刚而是前区房管局局长,而且有关部门振振有辞回应“依法”不公开相关资料;今天更狗血,网传辽宁本溪市水洞公安局局长张雷实名举报其养父与其妻刘英杰乱伦,生有一女放在他的名下,这刘女既英姿爽爽又出红拔翠,由一名歌厅女子,已被提拔为检察官中的处官——这真是比韩剧还寒,比《泰囧》更囧的丑剧加闹剧!
说到剧,不禁想到“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的名联,人生不就是如戏吗?按照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人们都在扮演多重社会角色,都戴着人格面具。这话本身并无贬义,恰如一个父亲在同辈中流着口水讲黄段子,在子女面前则表现得很文明,知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正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体现。演戏本无不妥,但看演出的是什么戏!
搜狐的才子才女们借用影视大片的归类法,很有创意地将2012年已发生的大事件分为9种,分别是:主旋律片——“中共十八大”;励志片——莫言获奖;爱情片——天梯故事;警匪片——周克华被击毙;灾难片——北京721暴雨;进口片——伦敦奥运;科幻片——神州九号发射;战争片——钓鱼岛之争;反腐片——薄、王事件。
大片进口数量是受广电总局配额限制的,而搜狐朋友的这个分类概括当然也有潜在的限制条件,即受观众注意力的制约,不能太多太细让人疲劳,也就只能例举大端,以一当十了,其余的由观者触类旁通填充扩展。比如说这“科幻片”类型,“神州九号发射”属“科幻片”里已实有的“科”而非“幻”,观者可以联想到蛟龙号深潜、辽宁号航母交用等等。
对“战争片——钓鱼岛之争”的比拟,我以为不甚准确。如其真像某些“爱国主义者”(我看更多的是“爱国贼”——我很赞同蒋方舟同学的说法,“爱国”本应是出于情感,怎么成了“主义”?一旦成了“主义,那就是政治,很可疑了)预计(期望?)的“中日必有一战”,那么,说“钓鱼岛之争”是“战争片”,那也只是这部长片的第一集,还在舆论动员的初步阶段呢。(写到这里,我又要用括号加注了,这段的写法使我想到一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女博士,她写的与伊老师的长篇情史,不像《孽海花》,倒像学术论文,动辄加括号旁白,害得在朋友热情推荐下刚读完12万字全本的我,也染上了这毛病。)在我看来,2012年的“钓鱼岛之争”如果要说是“战争片”,那也不是中日之战,而是内战片。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之争,无疑还是外交事件,基本停留在口水战层面,双方的大使馆都没有撤人回国嘛!而“内战”已有流血者,西安那位只因开着日系车就被砸破颅骨的李建利先生,不知近况如何?所谓“反日游行”,所谓“抵制日货”,其中打砸抢烧行为,远接义和团,近承武斗的红卫兵;与“庚子事变”不同的是,国家虽有对受损日商的赔款,但没有向世人公开是多少银两。
下面我着重谈谈“反腐片——薄、王事件”的观后感。“反腐片”这个归类无疑太表面化太浅白。我想其所以如此,理由有三:薄案还没开审,更勿论定罪,理论上薄还只是犯罪嫌疑人,只能根据已经确认的事实这么说;二是侯门深似海,是否有窃听高层和政变图谋之类更多的涉密真相,还有待若干年后档案解密;三是就已经公开的证据和事实讲,以薄夫妇及曾经的王“护士长”做贪腐代表,那也可以代表刘志军前部长们了。
薄王事件使我浮想联翩。首先想到的是另一戏台名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2011年11月13日薄谷开来“做”掉了那个密友变仇敌的英国鬼子,16日傍晚薄委员兼薄书记在市委大院他的办公楼前接见我们这帮应华龙网之邀“品鉴重庆”的全国知名博主。当时的薄“风度扁扁”,谈笑自如,身着灰色夹克,一派“亲民”模样。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香港记者早曾当面问过他的“唱红打黑”是不是在博出位为“入常”造势。好一个“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三十年的经营与算计,何尝想到“上台终有下台时”?
薄谷开来的下毒,薄熙来在王立军告洋状后居然跑到昆明“视察”军队,不禁使我联想到莎翁名剧《麦克白》,想到汉代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想到反复无常的吴三桂……所有这一切,比《甄嬛传》之类宫闱争宠把戏精彩得多。
道貌岸然的高官一边组织“唱红”,一边(至少是纵容家人)大肆敛财、玩女人;一名威震华夏的“打黑英雄”,一直以来借助一帮文坛打手动辄给质疑者扣“汉奸”、“带路党”的帽子,见机不妙却投奔“米国”领馆寻求庇护,这是多么巨效的讽刺剧?黑打别人者亦将被黑打,这可不是在扮演酷吏来俊臣的历史剧!这个王立军是个表演天分极高的人才,他不仅出演“窃听风暴”里幕后下达任务的长官,而且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