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共生”理念下景中村规划策略研究
——以大茅山黄歇田村为例
易桂秀,胡而思,黄志纯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周末游、自驾游、短途
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具有 “景”、 “村”双重属性的风景名胜区内村庄在带动景区旅游业发展起到了不
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活动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村发展的错位与不协调, “业态不明、
景热村冷、形态不美”现象普遍。文章基于景中村内涵、类型与问题分析基础上,以大茅山黄歇田村为研
究对象,提出了资源共享、产业共创、设施共建、农旅共荣的景中村 “和谐共生”的规划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景中村,乡村振兴,和谐共生,保护,规划,黄歇田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全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周末游、自
驾游、短途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也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
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坚持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1]
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导向 。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分布有许多村落,其在带动景区旅游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此同时,旅游活动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景中村发展与景区保护的错位与不协调,人
地矛盾使村庄出现了开发强度过高、商业化、城市化倾向,“千村一面”现象普遍。本文以
大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黄歇田村为研究对象,从“和谐共生”视角探索生态脆弱、环境
优美的景中村发展模式,以及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嬗变的景中村规划策略。
1景中村涵义、类型及问题分析
1.1景中村涵义
景中村最早是杭州市政府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管理办法》中提出来的,对
景中村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侯雯娜、胡巍等人的定义。其将景中村定义为:“已纳入风
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范围之内,土地集体所有,行政上设立村民委员会,主要居民为农业户
[2]
口,保留村落的风俗风貌的社区聚落 。景中村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景”
[3]
与 “村”的双重属性 。
1.2景中村类型
[4]
根据景中村与风景名胜区空间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城市型、景中型和郊区型 ;按照景
[5]
中村景观类型可以划分为景观品质高、较高和一般特色 ;按照景中村调控模式可以分为
[6]
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和聚居型 ;按照景中村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划分为生产型、服务
型、景点型和综合型。为便于分析研究,本文所指景中村属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景观品质较
高的服务型村庄。
1.3景中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环境优美,生态脆弱
景中村多与景区资源相生相依,环境优美,但生态脆弱。随着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
村民脱贫致富的强烈诉求,建设性破坏日趋严重,景中村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
1.3.2业态不明,发展无序
由于缺乏规划引导,景中村在发展业态方面存在定位不准,业态混杂,产品同质化现象
严重。同时,随着村民自身居住改善需求增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加之不断挤入的经商
族带来“外来文化”的渗透,使景中村呈现了无序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花海热”
就是一个典型同质化产品的无序竞争现象。
1.3.3景热村冷,矛盾凸显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农村绝不能成
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由于景中村管理难度大,各方诉求不对等,景
村协同发展机制缺失,一些距离景区较近的村庄以自发的方式参与景区旅游发展,从而获取
一定的旅游收入,而偏远的小山村就难以从旅游发展中获利,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乡村失去
吸引力,使乡村日趋凋敝。 “景热村冷”使景村之间发展失衡,景村矛盾加剧。
1.3.4形态不美,风貌缺失。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景中村也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旧村改造”。由于
一些地方领导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武汉会议-陈良富.pptx
- 新一代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更新)-陈多宏.pptx
- 英特尔高性能计算技术-汤炜伟.pdf
- 中国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特征及应用院蔡博峰.pptx
- ArcGIS在环保应用案例分享_李慧.pptx
- 广东生态调查培训_李远祥.pptx
- 环保行业工作_谢喆.pptx
- 环保行业会议 - 华北.pptx
- 环评技术交流_李艳楠.pptx
- 工具箱&外宣分享.pptx
- “红色物业”介入下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以武汉市吉林社区为例.pdf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规划策略.pdf
- “景镇村一体化”:全域产业生态链特色小镇模式——以成都金堂五凤镇为例.pdf
- “困境”与“潜力” ——基于景观异质性管理的田园综合体研究.pdf
- “美丽乡村”背景下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村庄特色营造研究 ——以新泰市新甫街道桃花村为例.pdf
-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对中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启示.pdf
- “善”教“育”城——浅谈教育服务对小城市城镇化的影响.pdf
- “生存”与“发展”拉锯下城市近郊乡村规划策略探索——以武汉市“三乡工程”花博汇为例.pdf
- “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法研究 ——以环滇池“三圈”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pdf
- “势”与“术”:大都市核心区边缘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策略.pdf
最近下载
- 第4课 认识编码 课件 黔科版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ppt
- 漫漫自考路,悠悠自学情.docx VIP
- 2025年国培卫健、粤医云3月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答案.docx VIP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二单元测试卷-2(无答案).docx VIP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浙江专用)压轴题06 相似相关压轴题(教师版).docx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PSP版波斯王子启示游戏攻略.doc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综合(面积问题)(含解析).docx VIP
- 2009~2012社保缴费基数(全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与圆综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