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05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肉毒梭菌在无氧环境下18~30℃生长并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毒素,强烈的神经毒,已知毒性最强的化学物质。肉毒毒素不耐热,80℃30分钟或100℃10~20分钟可完全破坏。该菌芽胞耐热性极强,干热180℃5~15分钟或湿热100℃6小时才能灭活。 流行特点:4、5月份,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豉、豆酱等,其次是罐头食品、腊肉、鱼制品、酱菜等。 第五章 第二节 临床特点:潜伏期6小时至数天,早期全身疲倦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少数患者有胃肠炎症状。典型症状为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与吞咽困难,并伴声音嘶哑、语言障碍、颈肌无力、头下垂,可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多死于发病后10天内。经积极治疗可逐渐恢复健康,一般无后遗症。 第五章 第二节 (一)赤霉病麦中毒 临床特点 :10~30 分钟内发病。主要症状恶心、眩晕、腹痛、呕吐、全身乏力,少数伴腹泻、流涎、颜面潮红及头痛,呕吐为最明显,症状一般持续1天左右自行消失。个别特别严重者,常有呼吸、脉搏、体温及血压波动,四肢酸软,步态不稳,形似醉酒,故称为“醉谷病”。 第五章 第二节 预防措施 :加强田间和贮藏期的防霉措施,制定粮食中赤霉病麦毒素的限量标准,去除或减少粮食中的病粒或毒素。 第五章 第二节 临床特点: 潜伏期最短十几分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黑便;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和复视;重者可阵发性抽搐,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侧凝视,瞳孔散大,继而进入昏迷状态。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疾。 第五章 第二节 预防措施 :甘蔗应在成熟后收割,贮存过程应防止霉变,防捂、防冻。 第五章 第二节 (一)河豚鱼中毒 毒性: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为一种神经毒。TTX几乎存在于鱼体的所有组织,其中卵巢、肝脏含毒素最多,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TTX对热稳定,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 第五章 第二节 临床特点: 0.5~3小时即发病,早期手指、口唇和舌刺痛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麻痹症状,四肢肌肉麻痹,身体摇摆、共济失调;严重者全身麻痹、瘫痪、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 第五章 第二节 防治措施 (1)急救治疗:目前无特效解毒剂,必须迅速抢救。呼吸困难者给予呼吸兴奋剂及氧气吸入,肌肉麻痹者可给予肌肉注射盐酸士的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强心剂或升压药。 (2)预防措施:宣传教育,河豚鱼禁止零售。 第五章 第二节 毒素及中毒特征 :毒蕈有毒成分复杂,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也可多种毒蕈含同一种毒素。根据毒蕈毒素成分及中毒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五章 第二节 防治措施 (1)急救治疗:立即催吐、洗胃、清肠,尽快去除有毒物质。神经精神型用阿托品治疗;溶血型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脏器损害型早期给予保肝治疗,同时可用巯基解毒药物等。 (2)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毒蕈的识别能力,防止误采、误食。 第五章 第二节 (一)亚硝酸盐中毒 中毒原因 :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加入食品;大量食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蔬菜,如腌制不充分的蔬菜或储存过久的不新鲜蔬菜;个别地区井水含硝酸盐较多,用此水煮饭并存放过久,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第五章 第二节 临床特点: 潜伏期1~3小时,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出现发绀等组织缺氧表现,并有头晕、头痛、心率过速、胸闷、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中毒者起病急、病情重,可因呼吸困难、缺氧窒息或呼吸麻痹、循环衰竭死亡。 第五章 第二节 防治措施 (1)急救治疗:催吐、洗胃、导泻;特效治疗采用1%亚甲蓝,小剂量口服或缓慢静脉注射,亚甲蓝、维生素C和葡萄糖合用效果更佳。 (2)预防措施:防止食品污染或误食;勿食腌制不充分蔬菜;肉制品亚硝酸盐使用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井水。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砷化物一般均有剧毒,三氧化二砷最常见,俗称砒霜。成人的中毒剂量为5~50mg,致死量为60~300mg。 第五章 第二节 临床特点: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咽干、口渴、流涎、口中金属味、咽喉及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甚至吐黄绿色胆汁,重者呕血;腹泻初为稀便,后呈米泔样便并混血液。加重时全身衰竭、脱水、体温下降、意识消失。重症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狂躁、抽搐、昏迷,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第五章 第二节 防治措施 (1)急救治疗:催吐、洗胃、导泻,去除毒物;口服解毒剂氢氧化铁,防止砷化物吸收并保护胃黏膜;特效解毒剂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 (2)预防措施:农药专人保管,砷化物毒死的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