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暖身活動 Show your mind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您對數學的態度, 影響了孩子對數學的態度 您準備好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玩數學吧!! 數學小遊戲引起學習興趣 善用5分鐘的小遊戲,或引起學習動機,或引領孩子熟練,讓孩子不再視數學課為畏途。 蜘蛛網(減法) 賓果遊戲(乘法) 班級樂透彩(因數倍數) 恐怖箱(幾何) 比大小(位值概念) 從繪本發現生活數學 低年級適用繪本 國王的超級特派員(計數) 100層樓的家(100以內的數詞序列) 中年級適用繪本 遊樂嘉年華(除法) 噢!披薩!(分數) 高年級適用繪本 噓!螞蟻搬東西(因數倍數) 夢想家的披風(多邊形與內角和) 學生為什麼聽不懂我的話? 我為什麼聽不懂學生的話?AKS, BALA, CD, DT 重視體驗學習 當我們用耳朵聽,我們只能記憶10% 當我們用眼睛看,我們只能記憶30% 當我們用身體經歷,我們卻能記憶80% 當我們用心去感受,將無限內化於心 重視體驗學習 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真實之情境體驗 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 釐清工具性了解與關係性了解 工具性了解(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優點:省時省力缺點:不容易背頌、持久性低、再製性弱 關係性了解(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優點:容易記憶、持久性高、再製性強缺點:費時費力 數學教學的內涵 教什麼? 學科內容知識(subject matter content knowledge;smCK) 何時教? 學生認知發展知識( cognitive development knowledge;CdK) 如何教? 教學策略知識(Pedagogical strategy knowledge;PsK) 教什麼? 教學科內容知識(subject matter content knowledge;smCK) 教學認知目標領域分類(B.S.Bloom,1956)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教學知識與認知目標領域分類(Anderson Krathwohl,2001) -修訂Bloom目標分類 教什麼? 知識向度:事實知識.概念理解.程序應用.後設認知知識. 學什麼? 認知向度: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 Revised Bloom Taxonomy 何時教? 皮亞傑(Piaget, 1969):認知發展四階段 感覺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出生到-二歲 運 思前期(preoperational period):約二歲到七歲 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約七歲到十二歲 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 period):約十二歲到十五歲 布魯納(Bruner,1966):思考發展三層次 動作思考(enactive thinking) 圖像思考(iconic thinking) 符號思考(symbolic thinking) 如何教? 波里亞(George Polya ,1887-1985)在《怎樣解題》(How to solve it)一書中,將數學解題歷程區分為四個步驟: (一)瞭解問題→澄清問題、了解題意 (二)擬定計畫→寫出算式填充題,理解算式和問題情境的相關為何 (三)執行計畫→計算 (四)回顧省思→驗算 台灣2007年開始攜手計畫,進行課後補救教學,期望讓每一位孩子都不落後。 1.補救教學的對象 智力正常,但其實際的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能力水準。經學業成績考察,其學科成就不及格,且在學業成就的表現上低於其他學生許多者。 2.補救教學的歷程 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 (張新仁, 2001) 3.補救教學主要任務 診斷學習迷失(bug) 解決學習困難問題(debug) 知識向度分析 認知歷程向度分析 補救教學策略 重複表徵策略-個別差異的兼顧( 表徵) 問題簡化策略-興趣與信心的提升(文字與數字) 情境化思考策略-生活與情境的融入 圖像化思考策略-視覺與知覺的統整(分配律) 認知引導策略-配合認知發展的步骤化呈現(直式) 討論教學策略-經驗與知識的整合( 直式 ) 反省式思考策略-內隱意識的連結(比例) 概念構圖思考策略-邏輯與推理的培養(概念圖) 遊戲融入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參與動機 支持與肯定策略-學習動機的引發 相關資源 Math Seed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