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专题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⑵.出血性梗死: ①条件: a.动脉阻塞; b.严重的静脉淤血; c.组织结构疏松; d.侧支循环血管丰富。 ②发生的部位:肺、肠等。 ③常见类型 肺出血性梗死: 原因:肺V高度淤血(左心衰)+肺A阻塞。 部位:肺下叶肋膈角。 肉眼:锥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LM:为凝固性坏死+充血出血。 临床表现:胸痛、咳嗽喀血、发热和 血WBC升高。 肠出血性梗死: 原因:肠系膜A栓塞和V血栓形成,或肠套叠、 肠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 肉眼:节段性,暗红色,界限不清。 LM:为凝固性坏死+充血出血。 临床表现:剧烈腹痛、呕吐、麻痹性肠梗阻、 穿孔和腹膜炎。 (3)败血性梗死(septic infarct) 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1.对机体的影响: ⑴.梗死的器官; ⑵.梗死灶的大小、部位以及有无细菌感 染。 2.结局: ⑴.溶解、吸收; ⑵.机化; ⑶.包裹、钙化。 第五节 出血(Hemorrhage) 一、概念:血液自心脏或血管腔外出,称为出血。 内出血---血液进入器官、组织或体腔; 外出血---血液进入体外。 二、类 型 出血有生理性出血和病理性出血之分,病理性出血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1.破裂性出血 乃心脏和血管破裂所致,一般出血量较多 2.漏出性出血 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性出血。 三. 病 变 大体: 红色、紫红色、红棕色。 镜下: 出血部位血管外见大量红细胞和不等量的巨噬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 四.出血的表现 ①.积血―血液积聚在体腔内; ②.血肿―组织内较大量的出血; ③.淤点瘀斑―皮肤,粘膜.浆膜少量出; ④.咯血―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体外; ⑤.呕血、便血和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酸作用后变黑;下消化道出血可以是鲜红色。 ⑥.血尿--泌尿道出血。 五. 后 果 ①.漏出性出血: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②.破裂性出血: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③.重要器官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亦可致命,如心脏破裂;脑出血,;脑干出血—压迫生命中枢引起死亡; ④.慢性出血—贫血 小 结 淤血 血栓形成 栓塞 梗死 出血 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Mixture of red blood cells, platelets and fibrin Over a few days capillaries,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fibroblasts grow into the embolus from the vessel wall Surface of the embolus will become endothelialized Recanalization may occur 3.钙化: 长久的血栓未能充分机化,可发生钙盐沉积,形成静脉石(phlebolith)或动脉石(arteriolith)。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阻塞血管 :动、静脉血栓会阻塞血管,其后果决定于器官和组织内有无充分的侧支循环。在缺乏或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的情况下,动脉血栓形成会引起相应器官的缺血性坏死(梗死)。 2.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